導讀:中秋拜月不止于人對月亮、還有對祖先,對自然的祭拜。因為正是從自然界,人類獲取了最基本的生產和生活資料,所以中秋拜月的習俗是經過很多...
拜月
宋代拜月沒有見到婚后婦女祈子的記載,但是宋時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里有這樣的話:“舊傳是夜月色明朗,則兔弄影而孕,生子必多,海濱老蚌吐納月影,則多產明珠,比明年采珠捕兔者,卜此夕為驗。”說那些養兔采珠的人,在這天晚上占卜,很靈驗:兔子在月光下玩耍而受孕,將來一定生很多小兔子;海濱老蚌在月影下張合吐納,就能產很多明珠。這里也是說月神主生殖的意思,不過沒說主管人的生育,而是管兔子和蚌的生育,這可能是因為月中有玉兔的傳說和圓月如明珠的緣故。
中秋節俗拜月的記載
明代拜月在中秋節俗中所占的位置有了大幅提升,同時賞月習俗衰退了。在明代劉侗、于奕正所著的記述當時北京風俗的《帝京景物略》里有對中秋節的大段描述,其中沒有對賞月的記載,取而代之的是對祭月的詳細記載。可以說,拜月祈福是明清時期中秋最隆重的內容。《帝京景物略》對中秋是這樣描述的:
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華。紙肆市月光紙,繢滿月像,趺坐蓮華者,月光遍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
這是該書中記述中秋的完整內容。大意是:八月十五日祭月,用來祭祀的瓜果、月餅一定是圓的。西瓜要切成犬牙交錯的蓮花形狀。從街面紙鋪里買的月光紙,上面畫著滿月像,有月光菩薩盤腿坐在蓮花上。蓮花下面是月宮,里面一個玉兔拿著藥杵像人一樣站著搗藥。月光紙小的高三寸,大的有一丈高。有的月光紙非常精致,金光燦爛,五彩繽紛。在家院里擺設月光牌位,沖著月亮出來的方向上供、叩拜,然后燒掉月光紙,撤了供品,并把供品分給家里每一個人。親戚之間互相贈送月餅和瓜果。有的月餅很大,直徑達二尺。中秋前已婚婦女有回娘家的,八月十五這天一定要回到丈夫家,叫作團圓節。這段所寫中秋習俗的中心內容是祭祀月光神,其次是家人團圓、吃月餅瓜果,再次是親友互贈月餅瓜果。
清代沿襲明代習俗,中秋拜月習俗更加興盛,而賞月習俗更為少見。這種狀況一直保持到近代。隨著近代科學思想的普及,拜月被視為迷信落后行為,在城市里銷聲匿跡,在鄉村一些地方還有遺風。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