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然,中秋習俗不僅僅是吃月餅賞月,還有拜月祭月等習俗,這些活動在古代尤為流行,而且頗受重視,歷朝歷代對拜月的習俗各有說法,那么中秋...
當然,中秋習俗不僅僅是吃月餅賞月,還有拜月祭月等習俗,這些活動在古代尤為流行,而且頗受重視,歷朝歷代對拜月的習俗各有說法,那么中秋節形成之前的祭月禮制是怎樣的呢?皇帝祭祀月亮的活動去哪找呢?和奇聞事件小編一起去瞧瞧吧。
拜月
中秋節形成之前的祭月禮制
在中秋節形成之前,對月亮的崇拜當然不能說是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形成之后,由于它是以月亮為中心的節日,歷史傳承下來的月亮神話與拜月習慣自然就被整合到中秋節俗之中。也可以說,中秋節成為月亮神話、拜月習俗的一個很有活力的載體,使它們更活躍,傳承得更長久,并且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生長或衰頹。同時,月亮神話與拜月習俗也豐富了中秋節的內容。
上古時期,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對日月的隨意性跪拜演變為有固定的時間、地點和程序的制度化祭祀。對此較為確切的記載出現于周代。
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神明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國語·周語上》)
這段文字本沒有明確是在秋季祭月,但一般認為“朝日”就是春分的早晨祭日,“夕月”就是秋分的傍晚祭月。三國時代的韋昭注釋上文中的“朝日夕月”說:“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于東門之外,然則夕月在西門之外也。”他說春分拜日在東門以外,這是由于在東門可以禮迎日出;月亮從西方升起,所以秋分在西門外拜月?!抖Y記·禮器》中有“為朝夕必放(仿)于日月”一句,唐代孔穎達對其中“朝日夕月”解釋得很清楚:在東方祭日和在西方祭月是仿照日出和月出的方位來定的,也明確夕月是在秋分進行?!吨芏Y·春官·典瑞》中有“朝日”的話,東漢鄭玄注釋說:“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春分、秋分是晝夜平分的日子,古人認為這時祭祀日月有特別的意義,確定在這兩天分頭舉行祭祀日月的鄭重典禮。此后各朝代也大都沿襲了朝日夕月的制度。
祭月的場所與祭日有所不同?!抖Y記·祭義》說:“祭日于壇,祭月于坎。”壇是用土石堆砌成的高出地面的臺子,即《禮記·祭法》所說“封土為壇”??彩窃诘厣贤诔龅拇笃娇樱础抖Y記·祭法》所說“掘地為坎”。為了表示鄭重,也可在坎中再筑壇。壇與坎是相對的,壇高起為陽,坎低陷為陰。祭日與祭月的場所分別體現了日為陽、月為陰的觀念。明代嘉靖九年(1530)建起夕月壇(月壇),清代沿用。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