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公主墳,好像有聽過,但是具體是什么還是不怎么清楚,相信絕大多數人和小編也是一樣的,既然今天聊到了這個話題,那么就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
公主墳,好像有聽過,但是具體是什么還是不怎么清楚,相信絕大多數人和小編也是一樣的,既然今天聊到了這個話題,那么就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吧,關于公主墳的傳說,這里面的故事究竟如何~
陵墓埋葬的是清嘉慶皇帝的兩位公主,分別排行第三和第四
上世紀90年代,公主墳地區的新興橋
北京西三環上有一處爆堵的地點——新興橋。西三環本身比較擁堵,這里又是交叉立交橋的一個節點。新興橋的名字源自橋旁的一座老賓館——新興賓館,大約是上個世紀80年代建成,當時高檔時髦,成了地標,立交橋也因此得名。
新興賓館在新興橋的西北角,門前立著一尊石雕,近前一看著實嚇人一跳:是現代石雕——“和碩公主像”。雕像女子表情倔強,咬著嘴唇,目光堅毅,坐西朝東,靜觀前方。
更嚇人的是,雕像底座標注:還珠格格原型。還真有點小燕子成年版的滄桑。
這位和碩公主是民間傳說里一段凄美愛情的主人公:漢人金泰從小被滿族人收養,立下戰功被封為元帥。在游園時與和碩公主相遇,一見鐘情,朝中老臣從中作梗,乾隆皇帝流放了金泰,貧病交加的金泰上書公主,說,見信時我已不在人世了,望公主珍重。公主見信后從容服下毒酒,追隨愛人而去。乾隆無奈,將金泰草草葬于香山,而將公主遠遠地埋在了今天的“公主墳”。
而這,只不過是民間的一個傳說。
這段民間愛情故事的確動人,但只是掬一把熱淚而已。有獲封號的公主都是出嫁了的皇帝女兒,怎可能與一位武將游園會上另生情愫?“金泰元帥”更是查無此人。“元帥”一職只有在清朝末期才出現過,那是為建立現代軍隊設立的軍銜制,有“陸海軍大元帥”之職,由皇帝擔任,皇帝未親政前由監國攝政王代理。之前,清朝武將最高級別是正一品,稱“領侍衛內大臣”。
確切地說,新興橋正是坐落在當年的“公主墳”。
這是一個逐步損壞、缺失、被盜墓、雜草叢生的過程。譬如,1939年冀東保安隊殷汝耕手下持槍來此地,公然盜墓,有人告發,被當時的政府制止,但墓地還是遭到破壞。后來,日偽政府又要建所謂“新北京”,修一條馬路直達石景山,又要平掉此墓,當時墳墓主人的后人花了一大筆錢疏通關系,才把修路的規劃改了一下,保留了墳場。
到1965年北京修地鐵1號線之前,這里還有墳場圍墻,俗稱“墳圈子”,里面有部分遺留建筑,有兩座寶頂,分東西兩個院落。占地面積大,附近又是海軍大院、空軍大院、軍事博物館等單位,喜歡放電影,所以墳場東院就做了露天電影院。西邊那塊地方被一個叫苑家村的公社占著,開了一個豆腐坊,每天吱吱呀呀豆香四溢,雪白的大豆腐被推車拉走。
公主墳到底是哪個公主的墳,有眾多傳言。
清朝國祚276年,從固倫到和碩到沒有被受封的皇帝女兒以及皇室收留的義女,人數眾多,越到后來越沒了碑石考證,沒有文字可查,傳言更是五花八門。
有說這里葬的是孝莊皇后的義女孔四貞,這個傳言很盛。但孔四貞的命運比較坎坷,父親孔有德是明朝的降將,清朝國號還是“金”的時候就投降了,封“定南王”,后來為順治朝與南明作戰死在廣西,可憐孔四貞孤苦一人千辛萬苦跑回京城,孝莊太后憫之,收為義女。之后下嫁給她父親原來手下將領的兒子。孔四貞性格跋扈,夫妻關系不睦。后來其夫叛降且被殺,她又一個人孤獨回到京城,這時太后早死了。據說她晚境凄涼落魄,沒有可能享受如此厚葬。
還有說這里葬的是乾隆帝的養女。乾隆自己就有10個女兒,活到成年的有5個,有沒有收養女兒不見正史。乾隆65歲時淳妃誕下十公主,這位十公主算是乾隆老年得女,非常受寵,加之嬌憨可人,聰明活潑,常在乾隆膝下環繞,長大了還跟著皇家狩獵壩上,會騎馬射箭。乾隆給她擇了一位佳婿,嫁給了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受封固倫和孝公主。“固倫”為國家之意,如同男性皇室的親王級,只有皇后誕下的女兒才可獲此封號,以她生母妃位品級而被封固倫公主,足見乾隆帝疼愛。
作家瓊瑤在上個世紀的某個時間盤桓京城時,某日路過這個叫“公主墳”的地點,生出無限遐想,所謂“金泰之妻”、乾隆養女、十公主的故事,便成了后來其作品《還珠格格》的創作緣起。
十公主死后是葬在今天海淀東北部與昌平交界的一個地方,后來看墳戶形成一個小村子,村名也叫“公主墳”,屬于東玉河村管轄,但今天遺址基本無存。
而坊間傳言,傳來傳去,還真搞出來前文提及新興賓館前那尊“和碩公主”(還珠格格原型)的石頭雕像了。
1965年,修地鐵1號線圖紙規劃線路正是要東西貫穿公主墳,當時修地鐵是沒有盾構機的,只能開膛從地面打開,墳墓只得作為文物發掘。雖然被盜過墓,可當時還是出土了不少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絲綢珠寶等物,唯獨沒有墓志。
歷史學家對這些陪葬品及墓主人后代調查后,又結合《清史稿》記載,終于搞清了:陵墓埋葬的公主是清嘉慶皇帝的兩位公主,分別排行第三和第四。
據《清史稿》中“公主表”記載,仁宗皇帝共有九女,其中排行一、二、六、七、八這些女兒均未長到成年,未受封。五女追封為慧安和碩公主、九女追封為慧愍固倫公主,這兩位公主也沒超過10歲即夭折,但不知什么緣故被嘉慶皇帝厚愛,不僅獲得追封封號,還下葬在位于河北易縣清西陵之崇陵的西南方,名為:慧安及慧愍公主園寢。
嘉慶皇帝的三女和四女,是九位公主里碩果僅存長到成年且婚嫁出去的姑娘,老三受封莊敬和碩公主,老四受封莊靜固倫公主。按照祖制,出嫁的皇帝女兒不能歸附皇陵,也不能下葬夫家墓園,只能另擇吉地建造寢園,而巧合的是,老三、老四又是同一年去世的,相隔僅兩個月,所以當年皇室便決定將兩位姐妹身后安置在一起。
北京公主墳立交橋下
這座公主墳,現在是著名的交通樞紐,地下地鐵,地上立交橋,北京人口中所稱“公主墳”,則專指此處。它也被稱為“復興門外公主墳”“新興橋公主墳”,或者如今天政府文物部門立起的標牌——“羊坊店公主墳”,是嘉慶帝三四姑娘的墳塋,以區別于北京東南西北許多叫公主墳的地方。
香山地區還有一個叫公主墳的村子,相傳是元朝某位公主塋地,房山還有明朝朱棣皇帝女兒的公主墳。
三公主是和碩公主,沒有妹妹也就是四公主固倫公主的品級高。因為三公主的母親是和裕皇貴妃鈕祜祿氏,而四公主的母親高貴,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四公主也是后來的道光皇帝的同父同母妹妹。她們的封號是嚴格按照母親的地位所出。
三公主的墳墓位置在今公主墳地鐵站西北角出口處,四公主的墳墓位置在地鐵站東北角出口處。兩座地宮均是磚石結構,構筑牢固。兩座寶頂后各有一圈白皮松,寶頂之前,均有享殿一座,懸山頂,面闊三間。和碩公主的享殿為綠色琉璃瓦頂,固倫公主的享殿為黃色琉璃瓦頂。這琉璃瓦的顏色便代表著品級,黃色最為尊貴。
享殿前方兩側有兩排朝房,是供后人祭奠時休息的地方。現今保留的遺跡是三公主墓前的享殿,不是原樣了,是后人翻建的,已不再覆綠色琉璃瓦,只是普通灰色磚瓦。2012年海淀區文物普查時,這里被登記為“羊坊店公主墳門殿”。
說來奇怪,嘉慶帝的女兒緣真不好,九個女兒,七個早夭,老三老四倒是長大成人,風風光光招了額駙,卻在同一年,嘉慶十六年(1811年),以28歲和30歲的大好芳華辭世而去,老皇帝竟是在有生之年眼睜睜看著自己9個女兒全部病歿。
公元1811年3月25日和4月11日,法國天文學家分別見證了天穹上大彗星的出現,三公主去世于三月十二日,四公主去世于五月七日,正是大彗星天象出現之際,不知道當時的清朝欽天監有沒有觀測到并記錄這一天象。在中國傳統寓意里,彗星在大多數時候不是祥瑞而是兇兆,而巧合的是每每彗星出現人間必有不測。皇帝們一定是很迷信的,所以1811年3月至5月,兩位芳齡女子被這“掃把星”掃走,一定是令嘉慶帝內心隱痛不已的。
這兩姐妹的宿命蹊蹺之處還挺多,三公主莊敬和碩公主,四公主莊靜固倫公主,“莊敬”與“莊靜”,一字之差,讀音一樣。
三公主20歲出嫁,額駙為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的索特納木多布濟郡王,十年婚姻,無后嗣,無奈,收雖為貴族出身但家境貧寒的僧格林沁為嗣子,繼承家業。僧格林沁承襲科爾沁左翼后旗扎薩克郡王,成為道光、咸豐兩帝及慈禧太后所青睞的大臣,大名鼎鼎的武將,不枉莊敬和碩公主高貴的出身門第。
四公主莊靜固倫公主18歲出嫁,下嫁的額駙也是蒙古貴族——博爾濟吉特氏的瑪尼巴達喇,可見嘉慶皇帝籠絡蒙古貴族的想法非常明確。
莊靜公主府,就是今天被稱為“棍貝子府花園”的地方,位于新街口東街,深藏于北京積水潭醫院里面,尚有府邸花園基本保留,曲水古木,景致優美,而水是從西海引進的,尤見四公主府隆浴皇恩。
瑪尼巴達喇在嘉慶七年襲其父之貝子爵,道光十一年晉貝勒,莊靜公主有后人,其子德勒克色楞襲貝子,咸豐七年卒。其孫索特那木色登襲貝子,光緒六年卒。其曾孫棍布札布襲貝子,一直居住在此公主府,故此府后被稱為“棍貝子府”。棍貝子的后人叫林勤·多爾濟,1939年殷汝耕手下盜墓,他作為墳主人的后人來收拾、處理后事。這位老先生1994年79歲過世,寫過《我所知道的公主墳》,為后人留下寶貴史料。
與姐姐相同的是,莊靜固倫公主也是差不多結婚十年去世,卒年28歲,與姐姐相差兩歲,不同生,卻同死。
三公主莊敬和碩公主府在今天京城的炒豆胡同,僧格林沁及后人居住于此。僧格林沁于咸豐五年(1855)升為博多勒噶臺親王,同治四年(1865)戰死于山東曹州吳家店,為了表彰其忠勇,慈禧太后準予修建顯忠祠,位置在原寬街小學。
1930年前后僧格林沁孫子阿穆爾靈圭亡故,僧王一系逐漸敗落。位于炒豆胡同與板廠胡同之間的一大片府邸房產被變賣,所剩無幾。清史及文物專家朱家溍先生家也買了部分房屋,并在此終老。
民國時有個出租房子吃租金的房東叫吉勒泰,可能是三公主的五代孫,他的兒子叫鐵鴿子,就是六代孫了。林勤先生回憶,鐵鴿子后來不知去向。所以,今天三公主、僧格林沁這一脈后代便沒有蹤跡了。
兩位公主的生平記錄只是在《清史稿》“公主表”里有簡單的說明,無非是生卒婚姻,所獲封號,都是蒼白得沒有任何生動氣息的直白記錄,她們的喜怒哀樂,與額駙關系是否和睦,便不得而知。她們只是悲春嘆秋中美好年華里的一縷風,看不到抓不住,無影無蹤地飄過。
在發掘陵寢時,考古人員看到兩位公主都是與額駙同葬,額駙是受委屈的,不能歸于祖陵,只得與公主生死相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