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許多動物有些奇奇怪怪的別稱,如蚯蚓就是大家所說的地龍,蟾蜍就是人人常說的癩蛤蟆。那么,大家知道人稱平頭哥的動物是什么?稱為平頭哥
有許多動物有些奇奇怪怪的別稱,如蚯蚓就是大家所說的地龍,蟾蜍就是人人常說的癩蛤蟆。那么,大家知道人稱平頭哥的動物是什么?稱為平頭哥的動物是什么?想了解清楚的朋友們一定要收好以下這份指南了,爭當做個無所不知的文化人。
人稱平頭哥的動物是什么
非洲蜜獾
是非洲蜜獾。平頭哥是非洲蜜獾(huān)的俗稱,因其頭頂平,有一層白色毛發,性格異常勇猛,敢于挑戰獅子、鱷魚、蛇等動物,故而得名。蜜獾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雄性平均體長98厘米,雌性平均體長91厘米。背部灰色,皮毛松弛而且非常粗糙,爪子強壯。
蜜獾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雄雌間的體型差異甚大,雄性的體重有時是雌性的二倍。雄性平均體長98厘米,雌性平均體長91厘米,雄性肩高39厘米,雌性肩高35厘米,雄性體重9-14千克,雌性體重5-10千克。身體厚實,頭部寬闊,眼睛小,外觀看不出耳朵,有個外觀平鈍的鼻子。蜜獾身體粗壯似獾,爪子強壯,可以搗毀蜂巢,堅厚的皮膚和粗糙的毛可以抵御蜂群的攻擊,因喜食蜜蜂幼蟲和蛹而得名。
蜜獾棲息于非洲熱帶雨林和開闊草原地區,淺居在各種類型地帶--雨林、沙漠、半沙漠化的荒原、稀疏植被、駱駝刺、紅柳和胡楊生長的環境。獨居或成對生活,多在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在地洞中休息。雜食性,以小型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為食,可捕食劇毒蛇,尤喜食蜜蜂幼蟲。與響蜜鴷具有典型互惠行為,常跟隨善于發現蜂巢但不能搗毀蜂巢的響蜜鴷,用利爪搗毀蜂巢,分享蜂蜜,而其厚密粗糙的皮毛可以抵御蜂群的攻擊。其生性兇猛,生存力強;具同類相殘現象,幼崽存活率僅50%。
蜜獾以“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被收錄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數年之久。分布于非洲、西亞及南亞。
非洲蜜獾圖片
蜜獾為什么不怕蛇毒
蜜獾之所以不怕蛇毒是和蜜獾進化有很大關系。一開始的蛇并非有毒,隨著蛇類的長期進化,蛇毒便是毒蛇的進化方向,最開始的鼬科和獴科動物也不是能抵抗蛇毒的動物,但隨著毒蛇的進化,鼬科和獴科的一些動物吃蛇吃的多,對于蛇毒漸漸的有了抵抗免疫,隨著蛇毒的強度越來越高和毒液變種越來越多,蜜獾和蛇獴的免疫度提高到越來越奇葩,達到了現在幾乎無害狀態。
蜜獾被人稱為平頭哥,因為喜歡吃蜜蜂幼蟲和蛹,所以稱蜜獾。它們會不顧自身的安危直接沖進蜂箱,這種精神只有蜜獾才有,這往往不幸的導致其死亡。蜜獾能殺死較小尼羅鱷,而且它是毒蛇的終結者。它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吃掉1.5米的蛇。這些動物的兇猛在自然界眾所周知的,連哪只豹或獅子也不可能輕易殺死它們。
蜜獾體型靈活,全身有厚厚的皮毛,它無所畏懼是出了名的,被成為最無所畏懼的動物。它膽子大,即使是遇到天敵獅子豹子它也不怕,一直瘋狂反抗撕咬到被對方咬死,即使是捕食獵手也要折騰1個小時才能殺死它,只能說它有性格,惹不起的性格,不服輸的性格,所以它的膽大才能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科研團隊研究表示,蜜獾之所以能吃毒蛇是和蜜獾進化有很大關系的,隨著蛇毒的強度越來越高和毒液變種越來越多,蜜獾和蛇獴的免疫度提高到越來越奇葩,達到了現在幾乎無害狀態。
蜜獾對蛇毒有很強的抵抗力,是世界上少有的對蛇毒有抵抗力的動物之一。對待異類性格兇猛、好斗。性格勇敢,堅毅,頑強。捕獵效率很高,與其它掠食動物不同的地方在于蜜獾總是不停的捕食以滿足自己不斷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其他的掠食動物往往在捕食一次之后進行休息。蜜獾的獵物約有60種,從小昆蟲到小兔子,它們都能吃。一只雄性蜜獾每小時能輕輕松松地奔跑9.6公里,它的活動范圍超過200平方英里甚至更大。
蜜獾不怕蛇毒,但卻常死在獅子和獵豹的爪下,不過這是一種無所畏懼的動物,遇到天敵時會一直反抗,奮戰到死,至于為什么,目前還沒有科學家能夠破解這些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