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連日來,上海的各大三甲醫院急診,持續保持高位運轉。瑞金醫院每日急診在1500-1600人次,幾乎是平日的兩倍之多。為了能掛上號、看上病,來
連日來,上海的各大三甲醫院急診,持續保持高位運轉。瑞金醫院每日急診在1500-1600人次,幾乎是平日的兩倍之多。為了能掛上號、看上病,來急診的病人不得不等上好幾個小時,而醫護們也早已是竭盡所能滿負荷運轉。三甲醫院的急診已經迎來了最難打的攻堅戰。
最近幾天,瑞金的急診接診量不斷攀升,日均突破1600,是平日的2倍。8個診間同時開放滿負荷運作,可即便如此,患者排隊等候的時間,最少也要3個小時。預檢臺前兩位醫護人員,一刻不停地在為患者進行初步的分檢,安排他們提前驗血、拍片,盡量節約一些等候時間。
對于醫護人員來說,這是一場"硬仗"。從一個月前,全院就開始從多個科室抽調人手,支援急診和發熱門診,31歲的血液科住院醫師盛凌霜,已經在急診連軸轉了一個多月。
對于自己的超負荷工作,盛醫生沒有多說什么,可看到不少病人,為了開藥、掛水,排隊等候數小時,她還是百感交集,“我也很焦急,但是我們實在是沒辦法,我們每個人都是拼盡全力,盡快地給他們看,但是也不能遺漏每個人的癥狀,每個檢查單也是要盡量看(仔細)。”
盛醫生介紹說,這兩周來就診的患者中,有80%是因新冠感染而來的,其中確實有不少人是由于出現呼吸急促、胸痛、高熱不退、或者基礎疾病加重等情況。
但也有一部分的患者癥狀較輕,以普通的發燒、全身肌肉酸痛、咽痛等為主,如果備有合適的藥物,其實可以免去來三甲醫院排隊之苦,就近去社區醫院配藥、掛水,也許可以少等不少時間。
為了讓人滿為患的急診,盡可能高效運轉起來,十多天來,急診科主任毛恩強,每天都坐鎮一線,指揮搶救、分流患者,減少救護車的壓床。
急診大樓三樓的ICU病房里,床位已經收治滿員,幾乎都是癥狀相對較重的老年患者,不少就是從一樓急診搶救室里轉運過來的,需要進一步治療。
目前收治的重癥患者中,一部分人是感染新冠后導致基礎疾病加重,另一部分人則是由新冠感染引起肺炎,缺氧是普遍表現,需要針對性的抗病毒治療、高流量氧療、無創呼吸機等治療手段。為全力保障危重癥患者救治,此前呼吸科支援急診的醫護人員已經歸隊,與此同時,醫院還在想方設法,調配許多專業設施設備。
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毛恩強說:“在單位時間內,同時需要這么多的醫療資源,就導致相對的醫療資源的缺乏。每個環節,我們必須打通。”
入夜,瑞金醫院的急診門口,救護車依然在不斷駛來,這場大考,還沒結束。
由于急診接診持續高位,不少三甲醫院門口都出現了救護車壓床的情況,急診“生命通道”急需疏堵。業內人士呼吁,應對急診高峰,“分級診療,分散就醫”尤為關鍵。對于一些只是發燒、咳嗽需要開藥的輕癥病人,可以通過"隨申辦"移動端上的"發熱就診查詢"服務,一鍵查詢、搜索最近的家門口發熱哨點地址、服務時間、忙閑狀態等信息,減少自己的就診奔波,也可以更多騰出大醫院的急診空間,用于危重癥患者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