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這場重要會議在定調明年重點經濟任務的同時,也為下一階段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指明重點。此次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這場重要會議在定調明年重點經濟任務的同時,也為下一階段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指明重點。
此次會議圍繞民生工作作出一系列具體部署,在住房、收入、稅負、消費、三農等多個方面均有明確指向。
直指重點難點,中央發力保民生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
認為,這次會議很重要的一個亮點就是把明年的工作定位到惠及民生方面。除了第九條任務直接談到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外,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重點中,實際上也都體現了改善民生這一重心。
王孝松舉例稱,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就是改善人民生活環境,化解房地產風險中提到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這些都體現了中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需要當作首要考慮。
此次會議提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諸如“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等保障民生的相關表述引發關注。
興業證券研究院宏觀首席分析師段超
認為,短期來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提法,意味著中國經濟經過今年一年的恢復發展,明年將步入更健康的狀態,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將由之前幾年的“助力”趨向回歸到“兜底”原則。長期來看,政策將在支持生育、銀發經濟等方面發力,以人口高質量發展紅利接替人口規模紅利。
布局“三大工程”破解民眾基本住房難題
會議提出,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為何此次會議再提“三大工程”?
稱,三大工程既是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抓手,也是房地產穩中求進的著力點。
其中的城中村改造,解決的是新市民、年輕人、外來人口的住房需求,主要是低成本的、職住平衡的配租型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解決的是戶籍無房戶、人才群體、工薪階層的配售型保障需求,解決商品房需求斷層的問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解決的是新時期對于居住生活安全的配套設施訴求。
“這三大工程著眼于房地產長期健康運行與穩定增長,力圖解決結構性問題、供需錯配、需求斷層等長期問題。”李宇嘉說。
2023年以來,中央已多次在重要會議中強調“三大工程”的重要性,國務院常務會議亦先后審議通過了“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相關指導意見。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
認為,本次會議進一步強調三大工程,預計2024年“三大工程”配套政策將加快落實。
財政向民生、社保領域傾斜
會議提出,“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分析,會議提到“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意味著明年財政或將更多向民生、社會保障領域傾斜,同時可能出臺增量財政工具支持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此外,會議指出要“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說明部分企業、居民稅收負擔有望進一步下降。
會議提出,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指出,把非經濟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是考慮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我們不僅僅關注經濟政策的目標,還要考慮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的很多非經濟目標。經濟目標的實現與非經濟目標的實現相互之間要協調一致。保障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協同發展,使人民對于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標得到更有效的實現。
抓好“三農”工作推動城鄉融合
會議提到,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李宇嘉稱,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意味著廣大農村居民和富余勞動力可以在城鎮接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務,還能夠繼續從事農業生產,這就是新型城鎮化和擴大釋放內需潛力的路徑,同時也為縣域和鎮域房地產市場創造可持續的發展路徑,改變目前縣域和鎮域房地產和城鎮面貌下滑的局面。
會議要求,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段超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穩定性將提升,也為落實二十大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系列部署(鄉村政策、區域協調、綠色發展等)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穩定環境。本次會議新增部署“三農”工作以及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綠色發展,意味著明年關于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系統部署將加快推進落地。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釋放消費潛力
針對如何擴大內需,會議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要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大宗消費,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優化消費環境”。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
認為,會議將消費和投資聯系起來,意味著政策將不再孤立地刺激消費和投資,而是放眼長遠,兼顧提升市場經濟運行效率。從促進良性循環的角度考慮,預計明年投資方向會重點支持與最終需求相匹配的關鍵民生領域,如充電樁換電站、養老育幼設施、鄉村物流體系等。
表示,此次會議提出的“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是在此前關于消費和投資功能界定的基礎上有了更細致的指導。有效投資是再生產的源頭,它形成必須支撐整個社會穩定和諧的就業--有效投資帶來就業,帶來百姓收入,帶來民眾消費能力與潛力的釋放。
表示,當前有效的投資,一要有利于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尤其要結合“雙碳”目標和生態保護目標的達成來推進;二要有利于消費的擴大,改善消費環境,從而激發消費潛能;三要有助于整個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促進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水平提高。
上一篇:住建部:房企違約不等于爆雷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