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大連理工大學官網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工程力學與計算力學專家、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鐘萬勰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
據大連理工大學官網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工程力學與計算力學專家、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鐘萬勰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1月12日7時05分在大連逝世,享年89歲。
鐘萬勰1934年2月24日出生于上海。據《人民日報》報道,鐘萬勰的父親鐘兆琳是我國電機學的奠基人之一。1952年,鐘萬勰考入同濟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大學期間,鐘萬勰就顯示出過人的數學天賦以及博覽群書的自學能力。
畢業前夕,鐘萬勰撰寫了兩篇頗有見地的論文,其中《各向異性平面彈性的接觸問題》由同濟大學校長李國豪推薦給全國力學學會成立大會。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副所長錢偉長看到文章后說:“鐘萬勰你來給我當助教,你把力學學懂了。”
1956年,鐘萬勰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9年,錢學森派他到中國科技大學擔任理論力學的主講教師。這段時期的鐘萬勰博覽群書,眼界大開,鐘萬勰對傳統力學理論產生了質疑。為突破它,他奮斗了近40年。
1962年,鐘萬勰調入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講師、教授、工程力學研究室主任、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鐘萬勰致力于工程力學與計算力學研究,對經典彈性力學結構力學分析有重大推進,創建“離散辛數學”方法;發明了精細積分法,計算結構力學與最優控制的模擬關系,參變量變分原理等,形成了鐘萬勰計算力學學術思想體系。他為我國建造首艘核潛艇制定了“潛艇耐壓殼強度”的設計規范,曾主持完成多個重大結構工程計算分析項目,“群論在結構分析中的應用”等應用力學結構分析計算理論,在改革開放初期,為解決國家重大工程關鍵問題作出重要貢獻。研制出大量具有先進水平的結構分析集成程序軟件,至今廣泛服務于社會經濟各領域,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離散辛數學”是鐘萬勰對世界計算力學的貢獻,更是中國計算力學躋身世界的“國之重器”。它打破了由數學大師圣維南提出、由力學大師鐵木辛柯總結出來的彈性力學“半逆法”,即圣維南問題“湊合法”的傳統束縛,建立了高效、精準、便捷的計算力學結構分析體系。這一結構分析計算系統廣泛適用于土木建筑、航空航天、電子通信、高鐵、海上采油、核電開發、機械制造、交通運輸等眾多領域,均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1984年,中國計算力學協會正式成立。鐘萬勰被推舉為該協會的第一、第二屆主任委員。
1986年,中國作為發起國之一的世界計算力學協會在美國成立。鐘萬勰受教育部指派,率團出席成立大會,并被推舉為該大會的常務理事。在連續六次大會上,他都發表了重要的學術報告,成為中國計算力學界在國際上的代表性人物。
即使他的結構計算理論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建筑等許多領域,鐘萬勰仍覺得有遺憾:“當年我就沒能把握住在高層建筑和內燃機設計方面的兩次機會,還是推廣應用做得不夠好。”
今年2月20日,大連理工大學春季開學第一天,89歲高齡的鐘萬勰走上講臺,為大工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的研究生上課。當天鐘萬勰提前半小時就來到了教室。開始上課時,他堅持站著給同學們上課,一手拿著PPT翻頁筆,一手撐著講臺,拐杖則被他放在了一旁。后來,大家擔心他的身體狀況,鐘萬勰被勸說坐了下來繼續上課。
據介紹,鐘萬勰當時的身體狀況已不允許他天天去實驗室,但他仍然努力堅持做著這一件事:給學生上課。
“我們研究數學是為了應用,”鐘萬勰常教導學生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一定要把目標瞄準解決國計民生的實際問題!”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