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7日起爆發的戰事已近一個星期,持續惡化的局勢對地區整體經濟和投資環境造成嚴重沖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3日發表的一...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7日起爆發的戰事已近一個星期,持續惡化的局勢對地區整體經濟和投資環境造成嚴重沖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3日發表的一份報告預測,受戰爭、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石油減產和緊縮貨幣政策等影響,中東和北非國家的經濟增速將在2023年降至2%。“阿拉伯商務”網站稱,加沙的軍事沖突已為中東地區的投資環境蒙上陰影,嚴重蠶食和稀釋近一段時間地區“和解潮”帶來的紅利。今年以來,在地區政治緊張局勢緩解,域內國家產業轉型加速的背景下,地處全球貿易咽喉的中東成為國際資本的“香餑餑”。而此次突如其來的戰事為這股來之不易的“暖流”帶來了明顯負面效應。
巴以戰事爆發后多國航空公司停飛以色列航線。圖為特拉維夫機場設立避難所標志牌。
中東經濟增長將放緩
據沙特“阿拉比亞”電視臺13日報道,IMF和世界銀行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年度會議期間發表的“中東和中亞增長前景”報告強調,戰爭和沖突“正在造成嚴重的經濟混亂”。報告指出,“今年中東和北非地區的經濟增長預計將大幅放緩至2%,而去年為5%至6%”。IMF中東和中亞地區司司長杰哈德·阿茲奧爾在介紹報告時表示,由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自然災害等因素,“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
“中東地區面臨更廣泛的沖突,可能會加劇俄烏沖突引發的全球不穩定,擾亂全球供應鏈并拖累全球經濟信心。”“福克斯商務”網站稱,“其影響將取決于沖突的持續時間和強度,以及是否蔓延到該地區的其他部分——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主要石油生產國,以及穿越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等瓶頸的主要航運航道。”
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阿古斯汀·卡斯滕斯表示,石油和股票市場會立即受到巴以沖突帶來的沖擊。摩科瑞能源貿易主管馬吉德·舍農達稱,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沖突升級可能會將油價推高。他認為,沖突升級的可能性很高。如果真的升級,人們將可以看到油價觸及100美元。
在以跨國公司紛紛暫停運營
在沖突旋渦中的以色列,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運營受到威脅,有分析稱,隨著沖突的升級,不少企業可能會考慮撤離,以規避風險。
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11日報道,許多在以色列開展業務的跨國公司已經暫停運營,或者要求員工在家工作。美國達美航空公司已經取消了10月31日之前飛往特拉維夫的航班。
路透社11日稱,皇家加勒比、嘉年華和挪威郵輪公司已經調整了行程,對前往以色列的行程作出修改。美國第二大油氣生產商雪佛龍公司關閉在以色列北部海岸的天然氣田,美國銀行也關閉其特拉維夫辦事處,未來將繼續密切關注當地局勢。
報道稱,在物流領域影響同樣巨大。印度億萬富翁阿達尼旗下的阿達尼港口公司運營著以色列北部的海法港,該公司表示,目前港口仍在運營,正在密切關注局勢,并已準備好對業務進行調整。美國快遞公司聯邦快遞暫停了在以色列的服務,也暫停了進出該國的航班。
服裝巨頭H&M暫時關閉了在以色列的所有商店。Zara暫時關閉了其在以色列的84家門店,并延長了退貨時間。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韓國公司也在密切關注其在以色列的業務,如果沖突升級,情況變得更糟,將隨時撤離。目前三星電子在以色列運營著兩個研究中心和一個銷售公司,韓國汽車業也深度參與著以色列的汽車業務,現代汽車及其姊妹公司起亞是當地銷量最高和第二高的汽車品牌。
同樣受到殃及的還有日本企業。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巴以爆發戰事后,在以色列開展業務的日本公司都在評估其員工和業務受到的影響。
瑞士《巴塞爾日報》11日稱,瑞銀集團對其在中東的員工實施了旅行禁令。該銀行發言人證實,在可預見的未來,瑞銀將繼續取消在中東的商務旅行和活動。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少彪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當前以色列已進入“戰爭狀態”,其民航、航運等各方面均受到沖擊,貿易乃至整個營商環境都會受到負面影響。文少彪認為,如果未來沖突繼續升級,有更多的國家或武裝組織卷入其中,造成安全形勢惡化,將會對周邊地區的投資環境造成更大的影響。
中東變局或影響中企?
今年3月以來,以沙特和伊朗外交關系改善為代表的中東“和解潮”加速,讓國際社會看好這股“暖流”為中東地區的經濟帶來的積極影響。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研究所所長牛新春分析稱,在全球能源轉型壓力下,中東國家的戰略重心正在從地緣政治競爭轉向經濟發展。在政治和經濟雙重驅動下,中東地區正在進入一個以政治緩和、經濟發展為主要特征的時代。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東地區經濟發展勢頭被看好的原因有多重原因:首先,該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油氣行業一直是該地區的支柱產業,為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持。此外,該地區政府大力推動的經濟多元化和產業升級計劃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王鵬認為,巴以沖突會引發地區緊張局勢和政治不穩定,進而影響到跨國合作和貿易活動。
德國《商報》11日報道稱,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加大對中東的投入。巴以之間的新沖突或波及中企在中東的投資。中國目前已成為其中許多國家最重要的貿易伙伴。
在毗鄰此次巴以沖突的埃及,中國已經連續9年成為埃及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埃及市場最大的活躍投資國。
在另一個鄰近國家沙特,中企也有極強的存在感。中國貿促會發布的《企業對外投資國別(地區)營商環境指南》顯示,自沙特“2030愿景”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沙特作為通向中東地區市場的橋梁。沙特《經濟報》報道稱,在2005年至2021年期間,沙特占中國在阿拉伯國家投資的1/5以上。
王鵬建議,在巴以敏感地區周邊投資,中企首先需要了解和評估地區的政治局勢和安全風險,包括對地區沖突的了解和預測。其次,企業還應該與當地政府和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以便及時獲取有關投資信息和政策變化。在制定預案方面,中國企業可以考慮分散投資風險,通過多元化投資組合來規避地區風險。此外,加強風險評估和控制機制,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和資源配置,也是降低損失的有效措施。
上一篇:中國特使會見阿拉伯國家駐華使節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