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過完元旦,農歷新年離我們越來越近,煙花爆竹的禁放之爭也愈發激烈。在要年味不要火藥味煙花易冷,安全常在的聲音之余,又有人借防疫消毒的
過完元旦,農歷新年離我們越來越近,煙花爆竹的禁放之爭也愈發激烈。在“要年味不要火藥味”“煙花易冷,安全常在”的聲音之余,又有人借防疫消毒的“東風”,讓“煙花爆竹消毒說”被熱議。網傳消息稱,鞭炮里面有硫磺,燃放噴射出來就是消毒。那么,過年燃放煙花爆竹,真的能消滅病毒嗎?
燃放煙花爆竹能消毒?
最近三年來,燃放煙花爆竹能夠防疫消毒的聲音時有出現,頂端新聞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早在2020年,便有一篇名為《面對病毒,重提解禁煙花爆竹》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中稱:“將硫磺、硝石、木炭按配比裝進紙裹里,讓人們點燃,產生大量煙霧。這種煙霧的成分是二氧化硫,與空氣中的水分就形成了稀硫酸氣溶膠。是非常有效的空氣消毒劑!”其言下之意,即燃放煙花爆竹可以有效消滅病毒。
目前,該文章已被第三方辟謠,但隨著街頭年味漸濃,燃放煙花爆竹能夠消毒的說法仍然在人們的口耳間和網絡環境中流傳,甚至有人以此為依據要求對燃放煙花爆竹進行解禁。
對于燃放煙花爆竹能消滅病毒的說法,河南省生物工程學會秘書長劉仲敏在接受頂端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單從傳統的習俗來講,我們幾千年都有燃放煙花爆竹的風俗,老百姓可能從心理上覺著它可以驅邪,但是從科學上來講是沒有道理的,幾乎沒有什么相關性。”
劉仲敏介紹道,煙花爆竹一般都是在室外燃放,室外的空氣是流動的,本身每立方米空氣中細菌病毒的含量就不多,且燃放只是一個瞬時,“說燃放煙花爆竹殺菌,這個太牽強了”。
“大量燃放煙花爆竹,附近十幾或幾十立方米寥寥無幾的細菌可能會受到影響,但大風一吹,濃度一稀釋,啥都沒有,不足以殺死。”劉仲敏稱,“你要單說習俗是這樣的習俗,傳承下來幾千年,老百姓有這樣子的心理,這可以理解,但如果把這個和科學道理聯系起來,我覺著這不可采信,相關性很小。”
網傳能夠作為“殺菌成分”的二氧化硫有哪些危害?
“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一硝二磺三木炭’是一種古老的火藥配制方法,現在的煙花爆竹雖然有不同的配方,但主要成分都是碳、硝、硫磺。”劉仲敏稱,“煙花爆竹燃放之后,磺和氧能產生二氧化硫。”
相關資料顯示,網傳能夠作為“殺菌成分”的二氧化硫不僅是大氣主要污染物之一,更屬于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3類致癌物之一。
此前,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團委醫苑新星健康講師團成員、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生朱林筠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二氧化硫是最常見、最簡單的硫氧化物,它是無色氣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
作為“酸雨”主要成分,二氧化硫不僅對動植物、環境有影響,還對人體有害。人體接觸二氧化硫可引發皮膚、眼睛等黏膜的刺激與炎癥,吸入二氧化硫會嚴重削弱或破壞呼吸系統的免疫功能和防御能力,誘發、加重各種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呼吸道損傷,是人體應當避免接觸的物質。
河南省兒童醫院鄭東院區呼吸科主任湯昱也在接受頂端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燃放煙花爆竹如果不注意對孩子的保護,會有可能造成意外,同時,集中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煙霧對孩子的呼吸道也是一種強烈的刺激,“特別是一些過敏體質的孩子,甚至可能會誘發咳嗽和哮喘的急性發作。”
讓年味兒更濃我們應該怎樣做?
“燃放煙花爆竹其實就是一個習俗的問題。”在劉仲敏看來,像京劇、書法、國畫等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精華的部分可以傳承下去,但煙花爆竹的燃放其實是中性的,“我覺著這些風俗可繼承可不繼承。現在有電子爆竹,要說這個是可以提倡的,但它有聲響沒有煙霧,人們認為這不是爆竹。”
“中國有句話叫做‘爆竹聲聲辭舊歲’,從傳統文化上來講,通過燃放煙花爆竹,把一些壞的、不好的送走,迎來新的、美好的一年,這是人們的一個美好愿望。”河南省社科院城市與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新濤在接受頂端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大家提解禁煙花爆竹提得比較響比較多,主要在于最近這三年,年味越來越淡,以往過年時的走親訪友,受疫情影響也都較少進行,“所以大家都想著放放煙花爆竹,讓年味濃起來。”
不過,在王新濤看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年味不足、傳統文化在年味中體現得不充分,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特征。“不讓燃放煙花爆竹可能是年味變淡的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但是這個影響因素起了多大作用,不一定。”
“這也說明現在我們還是需要一些民俗性的、大眾性的、現代性的過年元素,來融入到我們當前的過年中間。”王新濤稱,“將傳統的和現代的、民族的和時代的,甚至說民族的和世界的,這些元素結合起來,我們的年味才能更足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