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鬼節是干什么的節日?鬼節真的不能出門嗎?鬼節是各路鬼魂放出來游蕩的日子,鬼節的前一個夜晚就會鬼門打開,一直到鬼節半夜關上,所有的鬼魂
鬼節是干什么的節日?鬼節真的不能出門嗎?鬼節是各路鬼魂放出來游蕩的日子,鬼節的前一個夜晚就會鬼門打開,一直到鬼節半夜關上,所有的鬼魂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回去,不然就會成為無主之魂。所以鬼門大開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很多禁忌事項,接下來和奇聞事件小編一起去瞧瞧吧。
鬼節是干什么的節日
對于“鬼節”,可謂帶著眾多的神話色彩,普遍認為中國的鬼節有三個分別是: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實際上上巳節與下元節也應當算中國的“鬼節”之一,但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兩個節日逐漸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上巳節為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所以也俗稱三月三,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最典型的特點就是互贈香草。最早記載上巳的文獻為《周禮》,其中可以看到上巳節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流行,起初是用于祭祀的節日,演變至漢朝以后成了宴會游玩的活動,宋朝開始逐漸衰微,傳至目前只有個別少數民族還保留著上巳節的傳統風俗,且每個民族的上巳節風俗習性都不太一樣。
鬼節是什么意思
鬼節釋義:舊俗在清明和農歷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掃墓祭祖,故稱此三日為鬼節。清 沉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七月望,俗謂之鬼節。”陳登科《赤龍與丹鳳》三:“按照迷信說法,一年二十四節中,清明節是鬼節。”
鬼節又稱什么節
1、中元節
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也被稱為“鬼節”,或者是“七月半”。在民間傳統觀念中,農歷七月神秘而幽暗,地府鬼門大開,萬鬼都從陰間來到人間,探視親友子孫、或尋求供奉,直到七月底關閉鬼門時才返回。作為禁忌,人們很少選擇在七月舉行結婚、搬家或開幕等喜慶儀式。而這個“鬼月”的高峰,無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稱為“中元節”的這個日子。
2、清明節
每年的4月4或5或6日是我國的清明節。清明節也被稱為“鬼節”,和中元節的區別在于二者祭祀的對象不一樣。清明節祭奠的亡者是自己的祖先親人,中元節主要是祭祀游魂野鬼,在河邊燒紙、放河燈等等,超度這些無人祭奠的亡魂。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
3、祭祖節
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是中國的“祭祖節”,與清明節、中元節,并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連帶著給孤魂野鬼送溫暖,所以這天也被稱為“寒衣節”。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鬼節真的不能出門嗎
中元節晚上盡量不要出門。據說,中元節的這段時間,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爭先恐后地來人間逍遙,找些好吃好喝的。中元節這天的晚上鬼門會打開,讓那些在陰間的鬼魂回到人間與親人團聚,而這個時候也會有一些厲鬼或者冤死鬼從鬼門出來害人,所以農歷7月14晚上最好就別出門,若有什么特別的事情要處理,可讓同伴陪同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