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月28日,美國官員表示,在俄羅斯拒絕與美國分享其核武庫的關鍵數據后,美國將不會與俄羅斯分享其核武庫的關鍵數據。這被認為是對《新削減
3月28日,美國官員表示,在俄羅斯拒絕與美國分享其核武庫的關鍵數據后,美國將不會與俄羅斯分享其核武庫的關鍵數據。這被認為是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又一次打擊。中國軍事專家表示,《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雙方每年兩次交換核武庫相關信息,如今美俄雙方都已暫停了這一舉措,意味著美俄之間最后一道安全圍欄搖搖欲墜。
哪些停了,哪些還在遵守
美聯社29日報道稱,美國官員周二表示,美國和俄羅斯停止共享核武器數據。《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兩國之間的最后一項軍備控制條約,根據該條約兩國應該半年進行一次數據分享。美國《空軍與太空軍雜志》網站28日報道稱,美國不與俄羅斯分享其核武庫的關鍵數據是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又一次打擊。此舉標志著拜登政府首次對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暫停”履行該條約進行回應。
《空軍與太空軍雜志》網站稱,3月31日是兩國交換雙方已部署核力量數量的詳細數據的最后期限。美官員表示,他們評估俄羅斯仍處于條約限制之下。五角大樓領導人已表示,他們計劃遵守其他條款的限制,不熱衷于參與軍備競賽。
不過,美俄雙方并未暫停該條約的所有限制。報道稱,美國計劃隱瞞的數據包括部署在美國特定基地的轟炸機、導彈和核彈頭數量的相關信息。然而,美國將繼續根據條約要求向俄羅斯通報戰略轟炸機、導彈、潛艇的動向及其作戰狀態。報道稱,俄羅斯已經拒絕雙方相互進行現場視察,拒絕參加有關合規問題的會議,拒絕交換數據,并停止向美國通報其戰略核力量的動向。然而,俄方并未拒絕對其核力量的所有限制。
俄羅斯外交部在暫停參與該協議時表示,莫斯科將繼續遵守該條約對其可部署核彈頭數量的限制,“以在核導彈領域保持足夠程度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俄新社30日報道稱,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當天表示,盡管莫斯科暫停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但俄羅斯仍將根據1988年的協議向美國通報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射情況。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于2010年簽署,將美俄各自部署的核彈頭數量限制為不超過1550枚,部署的導彈和轟炸機數量不超過700枚/架。該協議規定進行全面的現場檢查以驗證雙方是否合規。由于新冠疫情,核查自2020 年以來一直處于暫停狀態。美俄原本計劃在2022年11月討論恢復核查,但因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俄羅斯取消了相互核查。
俄用戰略導彈大演習回應
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30日報道稱,俄羅斯國防部新聞處29日發布消息稱,俄戰略火箭軍部隊開始舉行“亞爾斯”戰略導彈系統首長司令部演習,共有3000多名軍事人員和約300件裝備參與演習。根據年度演習計劃,俄“亞爾斯”戰略導彈系統將在俄羅斯的三個地區進行演習。戰略火箭軍部隊將在中央軍區部隊和空天軍的配合下演練導彈系統的偽裝和對抗包括各種無人機在內的現代空中偵察設備的戰法。這一演習是計劃內的,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各單位3月底都要進行戰備情況檢查。此次演習不會發射導彈。“亞爾斯”戰略導彈系統隱蔽性是十分重要的。
為此,在目前的戰略導彈部隊演習中,將首次使用新的科研成果,旨在降低導彈系統在紅外輻射范圍內的能見度。這將為其提供偽裝和防范敵人實施的空中和空間的偵察。俄中央軍區的航空兵和俄軍用衛星將在演習期間對戰略導彈系統的運動和陣地進行偵察。“亞爾斯”戰略導彈系統是俄戰略導彈部隊的主要核威懾力量,可采用井式和機動式兩種方式發射,外界認為俄軍有約150個該導彈系統。
俄羅斯《真理報》網站30日報道稱,俄羅斯軍事專家維克托·利托夫金稱,在當前俄美關系極度惡化的時刻,任何戰略核力量的演習都會引起關注。當然,這是首長司令部演習,是計劃內的年度演習,因此沒有發射導彈的計劃。演習中,戰略導彈系統的發射裝置和指揮車會駛向預定地點,并在那里進行相關課目的訓練。戰略導彈部隊隨時處于戰備狀態,準備擊退敵人可能的侵略。這一演習與俄羅斯計劃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沒任何關系,因為這是戰略核武器的演習。“亞爾斯”戰略導彈的飛行距離超過1萬公里。俄羅斯在西伯利亞部署這一系統與俄羅斯的戰略目標有關。
引發軍備競賽?
據《空軍與太空軍雜志》網站報道,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去年12月曾表示,暫停條約會引發一場危險的軍備競賽。此外,美方還有意將中國牽扯進來。報道稱,美國官員和軍方領導人警告說,隨著中國不斷擴大核武庫,美國將在歷史上首次面對兩個可能不受限制的核武大國。但到目前為止,中國對加入與美俄的核談判沒有興趣。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稱,俄羅斯科學院安全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康斯坦丁·布洛欣認為。目前美國和俄羅斯之間既沒有信任,也沒有透明度,雙方關系日益惡化。在這種情況下,相信雙方會延續這一協議是天真的想法。畢竟,只有在尊重相互利益的基礎上,才能恢復戰略武器領域的合作。
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雙方也為防止誤判預留了空間,所以短時間內不至于引發核危機。比如進行洲際導彈試射前通報對方。暫停該協議在短時間內也不會導致雙方核彈頭數量和載具數量增加。這未必是因為雙方都愿意遵守協議對核彈頭數量的限制。而是難以為大幅增加核彈頭和載具提供足夠的資金,或者這種增加不會使得己方立刻取得重大優勢。當年美俄雙方把實戰部署的核彈頭數量限制在1550枚,主要是基于經濟可承受性和戰略威懾需要的一個平衡。對雙方來說,這個數量基本夠用。未來雙方可能仍然會維持在這個水平,但會在質量上做文章。比如,美國會更新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俄羅斯則繼續用“薩爾馬特”“亞爾斯”等洲際導彈替換之前的洲際彈道導彈。
張學峰表示,無論如何,美俄暫停交換核武器相關關鍵數據,意味著美俄之間最后一道安全圍欄正在被拆除。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還試圖給中國有限的核力量念“緊箍咒”,顯然是沒安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