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月1日,一則211文科男碩士吐槽招聘會均薪5000的話題登上網絡熱搜,有網友評論眼高手低,也有人稱文科就業面確實窄。畢業生就業難,文科生
3月1日,一則“211文科男碩士吐槽招聘會均薪5000”的話題登上網絡熱搜,有網友評論“眼高手低”,也有人稱“文科就業面確實窄”。
畢業生就業難,文科生就業更難嗎?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就業機會和薪酬差異的原因不在于文理科,而是能力與崗位的匹配程度,無論文理科都需要提升綜合素養、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不在于文理科的問題”
對于文科就業面窄、文科薪資低等說法,倪閩景認為是一種誤解。
“不在于文理科的問題,而在于自身與崗位的契合程度。”他說,“無論是文科理科,文科生要加強科學素養,理科生也要提高人文素養,我認為都很重要的。”
在他看來,工作需要的是綜合能力。“這個時代不一樣了,文科生也要有科學知識,有信息方面的技能。如果是純文科學習,要么是工作以后再拓展學習,要么是大學可以對原來的課程做些調整。”
最根本的是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大學學習的東西不可能使用一輩子,進入工作必須開始新的學習。”
教育也不只是職業能力培養,“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育人的特點是具有通用能力,有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學習能力等。這些東西在工作當中是很重要的。”倪閩景表示,終身學習能力的養成對工作有長期促進作用。
薪酬待遇方面,他提到,入職初期可能是人才培養階段,往后隨著貢獻增多,收入待遇也許會逐步提高。“我覺得大學生們不要太在意剛入職的收入,而是要考慮這個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歡,有沒有發展前途,要考慮將來的發展才是硬道理。”
鼓勵大學生先就業
3月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俞家棟介紹,2023屆高校畢業生的規模將達到1158萬人,促進就業的任務更加繁重。
“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又創新高了,但我覺得還是很有信心。疫情以后,這段時間企業都開始進入正軌,用人需求還是比較多的。”倪閩景說。
2月25日,上海和長三角地區人社部門共同舉辦的“2023年上海市春季促進就業專項行動大型招聘會”舉行,這是2020年以來上海舉辦的最大規模的線下招聘會,提供招聘崗位超過2.5萬個。“這是三年以來最大的,有幾萬個崗位一次性提供,來的大學畢業生也特別多,從狀態看起來,我對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還是充滿信心的。”倪閩景說。
此前在擔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期間,倪閩景分管就業工作。據他了解,“崗位供給量遠遠大于高校畢業生人數,如果說想就業,不挑相應的單位和崗位的話,都是能就業的。”
如何促進高校畢業生畢業?倪閩景認為還有多項工作可以努力。
“有的時候,大學生不知道哪里有(工作),而企業想招人又招不到。”他認為,要完善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信息對稱,讓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形成精準匹配。
大學生也要轉變就業觀念。“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找到心儀的好工作,但起點并不代表以后。只要他真的是人才,到單位以后努力工作,他的發展空間是無限的。”倪閩景鼓勵大學生先就業,努力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將來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怎么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怎么幫助大學生打開視野,怎么幫助大學生了解企業需求來盡早規劃自己的人生”,倪閩景表示,這些問題值得探討,高校要引導學生盡早開展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