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月14日,有消息稱華為研發人員撤離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127 SH,下稱賽力斯),消息傳出后賽力斯股價一度大跌5%。不過賽力斯與華為雙
2月14日,有消息稱華為研發人員撤離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下稱“賽力斯”),消息傳出后賽力斯股價一度大跌5%。
不過賽力斯與華為雙方迅速回應,稱華為研發人員撤離為虛假消息,雙方長期深度跨界合作沒有變化,未來將繼續推出更多創新、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19年初,小康股份(賽力斯更名前為小康股份)與華為舉行了全面合作簽約儀式。2021年4月,賽力斯正式與華為達成深度合作,雙方將在技術、產品和渠道三方面進行深入融合,共同推出首款合作車型賽力斯華為智選SF5。SF5是首輛入駐華為銷售網絡的電動車,不過,SF5的市場表現并不樂觀。2022年底,賽力斯發布全新高端品牌問界AITO,推出了首款中型豪華SUV問界M5。AITO是華為深度賦能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問界M5則是首款搭載華為最新鴻蒙生態(HarmonyOS)座艙的車型。業內認為,賽力斯與華為聯手打造AITO品牌,可能與賽力斯SF5市場表現未能達到預期有關。
進入2022年,隨著問界產品的推出,賽力斯銷量大幅上漲。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賽力斯旗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3.51萬輛,同比增長225.9%。其中,賽力斯AITO問界系列相繼推出的問界M5、M7、M5純電版三款新能源汽車,2022年全年銷量超過7.5萬輛,成為成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近年來,賽力斯集團的業績并不好。財報顯示,從2018年到2020年,賽力斯集團的營收和利潤均呈現下降趨勢,同時連年虧損。賽力斯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轉型,而與華為合作被看作是扭轉業績的關鍵一環。進入2021年,賽力斯營收開始上漲,但仍處于虧損狀態。1月31日,賽力斯(SH601127)發布公告稱,預計公司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35億~350億元,同比上升100.38%~109.36%;預計2022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虧損35億~39.5億元,與上年同期(虧損約18.24億元)相比虧損擴大。
盡管2022年問界銷量大幅增加,問界M5一度進入乘聯會統計的新能源SUV月度銷量排行榜前十。但進入2023年,伴隨著特斯拉大幅度降價,包括問界在內的一些造車新勢力銷量大幅度下降。在特斯拉宣布下調售價后,問界也成為首個跟進降價的新能源車企。
華為與車企合作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作為零部件供應商,華為向車企供應自動駕駛軟硬部件。二是與車企合作打造HI版車型,其是Huawei Inside模式的簡稱,即華為支持車企打造其智能汽車子品牌,該系列車型將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目前,北汽極狐、長安和廣汽是華為的戰略合作伙伴,華為支持這三家企業打造各自的子品牌。三是智選模式,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和整車設計以及渠道銷售,在產品造型、內外設計及品牌營銷方面與車企形成合作。華為與賽力斯合作推出的問界車型就是智選模式的代表。
業內認為,華為為賽力斯打造高端新能源品牌提供了背書,同時賽力斯進入華為的渠道銷售,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其在銷售費用上的投入。不過,對于華為與賽力斯的深度合作,業內存在一定的爭議,有觀點認為華為雖然在多個場合公開不造車,但與賽力斯的合作被看作是發揮了主導作用。賽力斯集團方面曾回應稱,賽力斯是華為的長期合作伙伴,并非代工廠。
賽力斯被看作是與華為合作最深的車企。但目前,華為也正在擴大智選車業務。奇瑞、江淮等智選車合作廠商都將分批次推出智選車型。近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的官方公眾號“肥西發布”稱,合肥市相關領導已與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進行了深入商談,共同推動華為終端與江淮汽車、肥西縣合作項目進展。雙方將基于華為在智能汽車部件領域的能力,在肥西縣共同開發新一代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平臺技術。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