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期,薛之謙所創立的服裝品牌DSP短款羽絨服因填充物不合格,被上海市監局通報公示。此事一出,引起社會廣泛討論。這一事件不僅僅是單純的...
近期,薛之謙所創立的服裝品牌“DSP”短款羽絨服因填充物不合格,被上海市監局通報公示。此事一出,引起社會廣泛討論。這一事件不僅僅是單純的質量問題,更暴露出的是明星跨界經營背后的責任缺位問題——部分明星享受“光環”帶來的經濟利益,卻忽視產品質量和消費者權益,喪失作為商家基本的責任與底線。
近年來,隨著消費市場的年輕化,明星跨界自創品牌已屢見不鮮,各路“潮牌”也是層出不窮。背后的商業邏輯顯而易見——明星作為公眾人物,本身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龐大的粉絲群體,他們的“光環”無疑為其所涉足的商業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關注度,粉絲往往出于對明星的喜愛而“一擲千金”,心甘情愿為其買單。
消費者出于對明星的信賴和喜愛消費,明星本該用更好的質量和服務回饋消費者。然而現實中,從服裝業到餐飲業,屢屢出現明星品牌“翻車”的情況。明星創業原本該是“雙向奔赴”的一件美事,怎么總是“背道而馳”了呢?深究原因,是部分明星只一味享受“光環”紅利,而缺乏責任意識;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質量問題。但必須明白,普通商家尚且要承擔起對消費者的責任,更遑論吃著“光環”福利的明星了。一邊打著明星的招牌,一邊卻干著缺德的勾當,所作所為怎能不讓消費者寒心?
市場需要行業規范,明星更應承擔責任。這要求他們不僅僅關注商業利益,更要關心消費者的權益和福祉。在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中,明星應積極參與并監督,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出現問題時,明星應勇于承擔責任,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問題,而不是試圖逃避或推卸責任。總之,在跨界經營時,明星不僅要做品牌的代言人,更要做好品牌形象的塑造者,應具備長遠眼光和社會責任感。目光長遠方能行穩致遠,著眼于“蠅頭小利”而罔顧消費者的權益,無異于玩火自焚。
薛之謙羽絨服抽檢不合格事件是一個警鐘,提醒明星在享受光環的同時,更應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與義務。只有為消費者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真正做到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
上一篇:哈爾濱搓澡師傅累到坐凳子上睡著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