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未來的醫學中,由患者自身細胞構建的分子醫生可能會發現癌癥、修復受傷組織,甚至去除血管中的斑塊。根據11月30日發表在《先進科學》雜志...
在未來的醫學中,由患者自身細胞構建的“分子醫生”可能會發現癌癥、修復受傷組織,甚至去除血管中的斑塊。
根據11月30日發表在《先進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朝著這一愿景邁出了一步:科研團隊利用人體細胞,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微型人體細胞機器人”。這種“人體細胞機器人”由人體細胞構成,直徑約在30到500微米,可能未來能夠幫助治愈人體受損的組織。
根據《科學》雜志報道,這項研究由美國塔夫茨大學的科學家聯合哈佛大學研究團隊共同完成。
塔夫茨大學的發育生物學家邁克爾·萊文(Michael Levin)是該研究的負責人,他在4年前制造了他的第一個“活體機器人”。他和同事們將非洲爪蛙的胚胎心臟和皮膚細胞縫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帶有纖毛的類器官,纖毛是來回移動的細小毛發,使其能夠爬行甚至游泳。這個“機器人”用于帶走海洋中的微塑料或攻擊癌細胞。
在此基礎上,萊文的研究生吉澤姆·古姆斯卡婭(Gizem Gumuskaya)以成人氣管內的細胞制造出“人體細胞機器人”。
古姆斯卡婭解釋稱,之所以選用氣管細胞,是因為這些細胞相對比較容易獲得,且有助于研究肺部疾病。更為重要的是,科學家們認為氣管細胞具有移動的能力。氣管細胞表面覆蓋著一層纖毛,研究人員希望利用這些附屬物作為微小的槳來為類器官提供動力和移動。
據悉,每一個微型“人體細胞機器人”都是從單個細胞中生長出來的,具有自然壽命的,一般會在數周后自行降解。據悉,在實驗室環境下存活了60天。
萊文和古姆斯卡婭介紹稱,這項研究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研究的目標是探索這種機器人是否能應用于醫療領域。據悉,為了這一目標,研究人員讓這些機器人在裝有被劃傷神經細胞的培養皿中移動,結果驚訝地發現機器人在穿過受損神經細胞時,的確能促進神經細胞受損區域生長。不過研究人員坦言,目前暫不清楚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
這項工作的部分資金來自一家名為Astonishing Labs的生物技術初創公司,該公司旨在利用該技術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以及神經和脊髓損傷。
上一篇:退休老師被前女婿舉報吃空餉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