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攝影師戴建峰通過其微博賬號發文稱,接到視覺中國電話稱其在社交平臺侵權使用視覺中國173張照片,要求賠償8萬多元。戴建峰打開所謂的涉
近日攝影師戴建峰通過其微博賬號發文稱,接到視覺中國電話稱其在社交平臺侵權使用視覺中國173張照片,要求賠償8萬多元。戴建峰打開所謂的涉事照片后,竟發現都是自己拍攝的作品,并且這些作品從未和視覺中國進行合作,也沒傳過他們圖庫。當事人直呼“真的是離譜了!”而后對于視覺中國給出的初步核實結果,戴建峰也表示,不接受,并呼吁停止侵權。
諷刺的是,這本是一次由視覺中國主動“維權”展開的事件,竟讓被維權者呼吁“停止侵權”。
實際上,視覺中國碰瓷式維權一直飽受詬病。在該攝影師發文不久,《中國國家天文》雜志就通過官微留言稱也收到過類似電話。早在2019年,視覺中國還曾因將人類首張黑洞照片以及國旗、國徽等圖片標注版權所有,被天津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法約談,公司官網一度關停。
讓人不禁聯想到,早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趙德馨起訴“中國知網”事件。在該事件中,知網未經本人允許就將趙德馨教授的百余篇論文收錄,就連本人下載也要收費。兩起事件中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未經作者本人允許,更別說獲利共享。
“碰瓷式維權”必須叫停。用模糊著作權維權和企業知識產權消費界限的方式索取高額賠償金額,易造成著作權人與版權消費企業的矛盾,反而不利于版權市場的健康發展。
更何況,拿著維權當幌子,“海投式”起訴還耗費著大量的司法審判資源。
如何杜絕“碰瓷式維權”,讓別有用心者無機可乘?用戶要改正“搜到圖片就能用”的思維,強化尊重知識產權的意識。
相關部門更要加強監管,依法查清事實并保護真正版權人的合法權利,加大懲處力度,從而真正提升知識產權保護的水平。
上一篇:2男子豪買161萬黃金 老板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