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月23日14時52分,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第三十四中學體育館發生一起屋頂坍塌事故,致11人遇難。7月24日晚,齊齊哈爾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
7月23日14時52分,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第三十四中學體育館發生一起屋頂坍塌事故,致11人遇難。7月24日晚,齊齊哈爾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已組織建筑方面專家對事故原因進行了初步調查。
據通報,與體育館毗鄰的教學綜合樓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違規將珍珠巖堆置體育館屋頂。受降雨影響,珍珠巖浸水增重,導致屋頂荷載增大、引發坍塌。珍珠巖是什么材料?將它堆放在屋頂帶來的危險有多大?
救援隊員:泡水的珍珠巖很重
印象中大約運送了4個小時
據中國青年報消息,齊齊哈爾藍天救援隊隊員高崇表示,他和其他救援人員排成約六七十米的長隊,人挨人地把體育館廢墟內的一層層雜物搬運出去。他最先搬運的是袋裝珍珠巖,他感覺到一袋泡了水珍珠巖很重,兩只手不怎么能抬動。印象中他大約運送了4個小時珍珠巖,開始運水泥、鋼架、石塊等。一晚上過去,他的衣褲和鞋全部濕透,鞋上沾滿了珍珠巖。“心里邊不得勁,搬運過程當中恨不得自己再快點多長一雙手。”
據揚子晚報消息,南京建筑設計從業人員陳先生稱,珍珠巖是目前行業內常用的建筑保溫材料,常用于外墻保溫中,“這個東西不僅僅是北方寒冷地區在使用,南方新建設的房子也會使用該材料。但它吸水性較強容易滲水和增重,平時用于外墻保溫時外層還需做一層防水涂料。”
陳先生介紹,此次事故中的體育館房頂本身就是一個很薄弱的部位,施工單位敢在雨天將大量珍珠巖直接放在體育館房頂上不管,既展現出施工人員毫無安全知識和意識,也體現施工方完全違背了建筑施工安全規范。
違規堆置珍珠巖造成事故
珍珠巖應如何規范堆放?
據了解,坍塌體育館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墻體為網架結構,頂棚為混凝土板。曾參與重特大房屋倒塌事故調查工作的建筑結構工程師岳先生在查閱本次事故的資料后表示,事發體育館的空間跨度為30米左右,屋頂用網架結構減輕自重。
發布會通報,經現場初步調查,與體育館毗鄰的教學綜合樓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違規將珍珠巖堆置在體育館屋頂。受降雨影響,珍珠巖浸水增重,導致屋頂荷載增大、引發坍塌。參與救援的目擊者也證實,現場廢墟中有大量袋裝的珍珠巖。
承接過多個學校建設項目的業內人士任先生稱,建筑工地應該有專門的材料堆放區,并做好相關防護。然而,此次事件中珍珠巖的堆放區卻是原有建筑的屋頂,并不是施工現場專門設置的材料堆放區。
“放置在這個區域肯定是有問題的。這類材料在堆放過程中,需要在下邊鋪設托底材料,作為隔空措施。同時,不管有沒有雨水,都需要安排避雨措施,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用塑料布將它覆蓋起來。”
專家:事發體育館屋頂可能早已變形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中顯示,建筑結構荷載分為永久荷載、可變荷載和偶然荷載。其中,永久荷載包括結構自重、土壓力、預應力等;可變荷載包括樓面活荷載、屋面活荷載和積灰荷載、風荷載、雪荷載等,其中屋面活荷載分為不上人的屋面、上人的屋面等四種標準。
受訪的業內專家根據現場圖片和常規情況推斷,事發體育館的屋頂屬于不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最低,是0.5kN/㎡,意味著每平方米堆放50多公斤的物品就會超出承重標準。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中還列出了常用材料和構件的自重,其中珍珠巖的自重是0.8至2.5kN/m³,也就是說,在不考慮吸水的情況下,按自重的最低標準算,堆置的珍珠巖可能已超出體育館屋頂的承重標準。
事發體育館位于東北嚴寒地區,雖然建筑設計會為冬季積雪等情況增加荷載的冗余,然而珍珠巖吸水后的自重至少翻倍。岳先生認為,由于體育館屋頂的珍珠巖已經堆放了一段時間,經過了幾次降雨,7月23日下午坍塌前,屋頂很可能已經發生了破壞變形,只是沒有被發現。
“一個構件不是馬上壞的,有一個慢慢發展的過程,快慢跟上面的堆載有關。堆得越重,可能就越快。原則上,破壞前肯定有預兆,比如網架會下沉變形。”
為什么允許施工方在體育館屋頂堆放珍珠巖?監理方為何沒有發現隱患并及時糾正?目前,施工方和監理單位并未得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