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傳統飲料巨頭使用的代糖阿斯巴甜可能對人體致癌?6月29日,據路透社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世界上最常見的人造甜味劑之一阿斯巴甜,或將于7月
傳統飲料巨頭使用的代糖阿斯巴甜可能對人體致癌?
6月29日,據路透社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世界上最常見的人造甜味劑之一阿斯巴甜,或將于7月起被世界衛生組織的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 列為“可能致癌物”。當前,阿斯巴甜被普遍用于無糖可樂、口香糖等食品中,這也備受消費者關注。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路透社6月29日報道,消息人士透露,世衛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預計將于今年7月將阿斯巴甜列為“可能致癌物”。對此,世衛組織回應稱,將于7月14日就這一話題發表相關內容,但未透露具體內容是什么。
據報道,在經過外部專家評議后,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本月早些時候做出了這一決定。這個決定并未考慮個人可以安全攝入多少相關產品,對于個人的建議將由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和國家監管機構決定。
需要說明的是,國際癌癥機構依據患癌幾率的高低將致癌因素分為五類:
1類:對人類有確認的致癌性;
2A類: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
2B類:有可能對人類致癌;
3類:尚不能確定其是否對人體致癌;
4類:對人體基本無致癌作用。
據路透社消息,國際癌癥機構可能將把阿斯巴甜列為“2B類”,即有可能對人類致癌。
阿斯巴甜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人造甜味劑之一,去年法國的一項研究表明,食用大量的阿斯巴甜可能增加成年人的患癌風險,美國也開始對這種甜味劑進行重新審查。美國飲料協會作為飲料制造商的代表,和相關行業組織對這項結論進行駁斥。美國飲料協會官員稱,科學界和監管界普遍認為阿斯巴甜是安全的,這是世界各地食品安全機構一次又一次得出的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一份關于非糖甜味劑的新指南,建議大多數人應避免食用安賽蜜、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等非糖甜味劑。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大多數甜味劑都是有問題的,包括人造甜味劑,如阿斯巴甜和糖精,以及從植物中提取的甜味劑,如甜菊糖。唯一的例外是由糖醇制成的甜味劑,即多元醇,它不屬于“非糖甜味劑”的范疇。
無糖飲料還能喝嗎?
作為一種非碳水化合物類的人造甜味劑,阿斯巴甜在飲料、冰淇淋、冰凍甜點、嬰幼兒食品、奶粉、豆奶粉、糖果、藥制劑等產品中都有廣泛應用。公開數據顯示,阿斯巴甜每年銷售額多達10億美元,被幾千件產品采用。
而由于其低熱量、高甜度、甜味純的特點,阿斯巴甜在無糖飲料中的應用更為廣泛。記者檢索各商品配料表發現,國內許多大牌碳酸飲料如無糖百事可樂、無糖可口可樂、芬達無糖汽水等之中均有所應用。
不過,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目前并沒有臨床證據支撐阿斯巴甜確實致癌,也沒有明確一天的攝入量或一次最大的攝入量是多少才會致癌,“離開劑量談致癌就是耍流氓”。但如果最終確定致癌,目前甜味劑的替代品有很多,包括羅漢果甜和代糖等,因此對世界范圍內食品飲料格局不會有太大影響。
兩家公司緊急回應
29日,在這場風雨欲來的阿斯巴甜危機中,以“無糖”飲料產品為代表的元氣森林公開表示,元氣森林全線產品不含阿斯巴甜。一向在配料表上“內卷”的元氣森林,在代糖的使用上,以赤蘚糖醇為主的代糖配方解決阿斯巴甜等甜味劑的口感問題。
另外,奈雪的茶相關負責人稱,2022年11月,奈雪的茶已經宣布全部產品使用升級的天然代糖“羅漢果糖”。據悉,羅漢果是原產中國的一種藥食兩用植物,其提取物“羅漢果糖苷”是天然甜味物質。
該機構此前裁定結果曾有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過去對不同添加物的裁定結果已經不止一次引起消費者憂慮,也多次引發訴訟案件。
2015年,該機構將除草劑嘉磷塞異丙胺鹽判定為“可能致癌物”。盡管歐洲食品安全局等機構都質疑這項裁定結果,但企業界仍深受影響。德國拜耳公司曾被美國法院判決,應賠償那些主張因使用除草劑而罹癌的顧客,該公司2021年已在第三次上訴中敗訴。
再例如,該機構也曾被批評對難以避免的事物發出不必要的警示,例如將大夜班工作和食用紅肉列為“很可能致癌”,使用手機則被列為“可能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