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國一直把糧食問題當作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保障糧食安全,要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當前,糧食采收、儲運、加工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國一直把糧食問題當作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保障糧食安全,要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當前,糧食采收、儲運、加工、銷售、消費每個環節都有“跑冒滴漏”現象。如何全鏈條全環節系統化解決糧食浪費問題,新華社記者分赴產糧大省河南、山東、河北進行了調查。
山東是我國小麥種植面積第二大省,從糧食收獲的第一環節便做足功課,最大限度減少田間收割帶來的糧食損失。在淄博市高青縣高城鎮東大張村的一處麥田里,山東省小麥機收減損大比武火爆開場,10臺聯合收割機一字排開,同場競技。
為指導各地有效實施機收減損,河南省今年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現場會297次,培訓各類農機操作人員32萬人次,并制定糧食機收減損技術指導意見,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機收減損田間操作實訓。
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表示,減少機收環節損耗需要及時更換更先進、更智能的大型收獲設備,在設備檢修保養中,需要及時更換、清選零部件,防止漏糧。
除了機收減損,糧食倉儲環節的減損同樣是重要的一環。
在中儲糧安陽直屬庫有限公司滑縣道口分公司,糧食儲備庫正積極騰倉并庫,為夏糧收儲做好充足準備。
2021年10月,《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印發,實現節糧減損有了更為清晰的路線圖。方案提出到2025年,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糧減損舉措更加硬化實化細化。
中儲糧安陽直屬庫滑縣道口分庫采用了內環流控溫與塑料薄膜密閉等技術,可有效降低倉溫倉濕、減少水分散失,極大改善儲糧環境,較普通倉房減少損失0.2%。
近年來,河北柏糧糧食儲備集團有限公司也積極開展糧食倉儲技術探索,包括缺氧儲藏、低溫儲藏、高溫儲藏等,并降低倉儲損耗。
隨著持續努力,大型糧庫儲存條件越來越好,然而零散農戶因儲存條件有限而造成糧食損耗的問題卻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有數據顯示,由于農戶儲存設施簡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術指導等原因導致的糧食損失達8%左右。
此外,專家建議,要根據不同區域、各類糧食具體情況,盡快研發出簡便安全、適應農戶需要的儲糧技術和糧倉,倉型大小應以當地戶均糧食產量為依據,避免出現糧倉大小不適用問題。
收好、儲好,更要用好。有數據顯示,過度加工導致的糧食損失在3%到10%,最高可達15%左右。
為減少加工環節損耗,位于德州夏津的發達面粉集團通過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項目,提升改造生產設備和技術工藝,生產車間小麥的出粉率大幅提升。在發達面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制粉生產線裝上智慧“大腦”,采用“六皮九心三渣兩尾”的制粉工藝,吃干榨凈每一粒小麥。
過去從地頭到倉庫,農戶基本都是用麻袋、編織袋裝運糧食,進倉庫需要拆包散儲,轉運時又要重新包裝,其過程自然加大了糧食損耗。
目前發達面粉集團采用高欄邊布車、散糧成品糧集裝箱等專用運輸工具,減少運輸裝卸中的灑漏、受潮、霉變和污染等損耗。
遏制銷售、消費環節“舌尖上的浪費”,是節約糧食的關鍵一環。2021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等一系列新規出臺,反食品浪費有法可依。
隨著反食品浪費法施行兩年多,以及“光盤行動”的深入開展,節約糧食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餐飲經營者和食客們共同的遵循。
米粒雖小,尤見禮義廉恥;節約事微,可助興國安邦。一粒糧食,折射傳統美德的熠熠光輝,更反映著現代文明的基本訴求。在神州大地上,一份新時代的節糧答卷正在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