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叫趙鑫,1990年出生在吉林長春,爸爸當時是部隊的參謀,媽媽做的是外貿相關的工作。我從小一直聽父母的話,發展特長、選擇大學專業,都是
我叫趙鑫,1990年出生在吉林長春,爸爸當時是部隊的參謀,媽媽做的是外貿相關的工作。
我從小一直聽父母的話,發展特長、選擇大學專業,都是聽從他們的安排,讀研究生后,我才逐漸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是什么。
我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畢業后,不顧父母反對,參加健美比賽、成為健身教練、創立了自己的健身品牌。
2歲左右的我和父母合影。
在興趣愛好的培養上,媽媽帶我嘗試過鋼琴、小提琴和舞蹈。我從5歲開始學舞蹈,堅持了5年,非常刻苦。一開始,前橋、壓腿、下腰等軟功做不好,我會回家哭著自己繼續練,直到練好為止。
小學時我已經展現出運動方面的天賦,
學校運動會的100米短跑,我經常拿全校第一。學校體育老師跟媽媽說我是個練短跑的好苗子,隨即媽媽找了一位老師帶我訓練短跑,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專業短跑訓練后,我還有幸參加了長春市區級的運動會。
5-6歲左右,我在練舞蹈。
在我小學四年級左右,爸爸從部隊復員去北京發展,媽媽也決定和他一起去北京,由此,我暫時被留在長春跟姑姑一起生活。我從小就是一個非常粘人的孩子,爸媽去北京后,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接受,我常常忍不住流淚。
記得爸媽在家的時候,我們一起看電視上熱播的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等到他們去了北京以后,只要一聽到《情深深雨濛濛》的主題曲,我心里就會非常難受。媽媽去北京后,由于沒有人帶我去學舞蹈、訓練短跑了,所以這部分的專業訓練也隨即停止了。
小學四年級,我和媽媽。
成年后和周圍人談及兒時的經歷時,我常常無法像他們那樣記得清晰,我逐漸發現,可能是由于與父母分離的那兩年太過痛苦,以致于大腦啟動了自我保護機制。
哪怕爸媽去了北京,爸爸對我的教育依舊是比較嚴厲的。
我的小學好友的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好,每天放學的時候都會有司機開車來接她。她回家的路跟我回姑姑家的路有三分之二是重疊的,所以放學時她經常主動邀請我坐她家的車一起走。我跟爸爸提及此事后,他訓斥了我,認為我不應該占這個便宜,這是沒有骨氣的行為。姑姑對我的管教也比較嚴厲,有一天放學我跟同學一起玩的時間長了,回家晚了很多,結果姑姑把我東西扔出門外,告訴我如果再不按時回家,就不要回來了。
五年級暑假,我去北京找爸媽,當時他們想讓我上一個比較好的初中,那個初中假期有個考試,通過的話就可以直接升學。那個假期我在北京上課,在奧數知識這一方面,我學得不夠好。考試成績出來之后,我爸給我打電話,責怪我考試考得很差,上那個初中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初中的我和爸爸、姥姥。
小學畢業后,爸媽給我交了12000元贊助費,上了北京通州的一所公立初中。那個初中的同學都比較樸實,學習上和我有競爭力的同學也不多,我的成績就變得比較拔尖,在父母和老師同學眼中就樹立起了一個好學生的形象。
整個初中,在學習上我還是比較自信的,父母對我的成績也比較滿意。初中升高中的時候,我考上了通州最好的高中,還得到了5000元獎勵。
但由于小學分開的兩年多,我和爸媽在情感上有了一些變化。我和媽媽的關系不像以前那么親密了,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和父母親近了。
我的書桌。
書桌前的便簽。
讀高中的時候,我開始對心理學產生了興趣,想報北京師范大學的心理系。快要高考的時候,我爸媽參加了北京師范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開放日活動。
回來后,他們跟我說覺得北航比較好,建議我考北航生物醫學工程,這是一個交叉學科,未來可能比較有發展前途。最終,我聽從了他們的建議。
北航對我以后的就業會有什么幫助,我完全沒有任何概念,我就只是聽從父母的安排,好像父母的意志就是我自己的意志。
高考時的我和爸爸。
2009年,我如愿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本科階段,我延續了初高中的學習狀態,自我意識還未覺醒,只是感覺對所學專業興趣不大。
但我還是比較努力的,常常是宿舍最早起的,晚上也堅持去上晚自習,但可能學習方法不夠好,導致花了很多時間后,效果不夠好,在班里成績只能算中等。
大一的時候,我和現在的愛人認識了。從小我是一個特別聽話的學生,但是他不一樣,他特別叛逆。他有很多跟學習無關的想法,每次他談及這些,我就會說他不對,勸告他應該要好好學習。他當時掛了許多科目,我就拉著他天天上自習,把落下的功課補齊。
我們大一在一起后,天天出去吃飯,兩個人都吃胖了。我身高一米七一,巔峰體重達到130斤。并且那時候關于筷子腿的宣傳很多,我也覺得自己的腿比較粗,穿褲子不太好看,于是我決定減肥。
為了減肥,我在網上搜了各種方法,比如不吃肉只吃素,我嘗試了一兩天就不行了。還有一段時間,我晚上不吃飯,也的確瘦了一些,但是我的形體卻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
恰好,有段時間我的腰不太好,醫生說我腰肌力量比較弱,最好能夠加強一下。當時我男朋友在健身房健身,在他的指導下,我開始去健身房鍛煉了。最開始,我就帶著iPad,在健身房跟著視頻做徒手訓練。
后來,漸漸接觸到器械和塑形的訓練,我就喜歡上了這種鍛煉方式。從此,健身成為我人生中第一個自己選擇的愛好。
剛開始健身時的樣子。
大四考研的風氣日漸濃厚,我也沒有做好找工作的準備,覺得自己也應該去讀個研究生,父母也同意。
但到底考哪,父母跟以前已經不一樣了,沒有給太多的建議。
考研的時候本來想再嘗試一下心理學。了解后,我覺得心理學考研的內容比較偏向于死記硬背,跟理科完全不一樣,準備了幾周之后,我就放棄了,回去考我的本專業。
考上本校本專業后,我發現自己科研能力不強,對此也沒有興趣。整個研究生階段,我特別壓抑,特別迷茫,不知道以后要干嘛。
研究生階段,跟實驗室老師去團建。
專業課的知識,我也覺得很難。
考試雖然也都考過了,但覺得所學的東西跟實際生活,或者未來的發展有什么關系,我都不清楚,做這個事情的意義又是什么?
那時候,我越來越熱愛健身,感覺健身像一個發泄的出口、逃離的地方,能讓我暫時不去想那些未知的事情。
讀研期間,我開始比較規律地進行力量訓練。那段時間算是健身的新手福利期吧,現在回想,盡管很多動作的細節不到位、訓練不能算高效,但在形體上也初步有了變化。
研究生時,我參加啦啦隊比賽。
2015,我在北航健身房。
研究生二年級時,我遇到了伯樂,北航的健美課老師宮美鳳。
我在健身房訓練時,宮老師剛好在那上課,她遠遠看到了我訓練的姿態。下課之后,她就過來跟我說,我的肌肉線條練得很好,身高也很不錯,如果我愿意的話,可以參加北航的健美隊,代表北航去參加北京市高校的健美比賽。
當時,我就去網上搜索往年大學生健美比賽的相關新聞,當看到前兩年冠軍的形體照片時,和自己作了一下對比,突然很有信心,就回復老師說我愿意參加這個比賽。
北京市大學生健美比賽是12月舉行,同年5、6月,正好有一個北京市的比賽,規格比高校比賽更高。宮老師建議我先參加北京市的比賽,她還幫我找了一個健美前輩,給我指導。健美比賽需要選手在走路的時候配合胯的擺動,同時身上的肌肉還需要發力,有一種模特走臺的感覺。
我很用心,備賽的那一個月,每天晚上我都會在體育館練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造型。
還有一位健美前輩給我看了她自己比賽時候的飲食記錄,我自己也在網上尋找備賽減脂的相關資料。那時候我還在讀研,做飯的條件非常苛刻,宿舍里只有一個電蒸鍋,我就自己煮雞蛋、紫薯、紅薯。關于比基尼賽服去哪買,買什么款式,我也不知道,就在網上買了一件最普通的賽服,自己還買了一些裝飾鉆,把它們貼到衣服上。盡管當時有點辛苦,但我樂在其中。
2015,備賽飲食。
六月,我參加了北京市健美比賽。比賽按照身高分組,我們高個組只有兩名選手。
健美比賽相對其他競技比賽,評判標準相對主觀,比如我們這一類別是健身比基尼,裁判首先要看的是選手的整體比例,身高、頭身比等等這些大部分都是基因決定的。
選手后天的努力,主要體現在在體脂水平、肌肉量、動作展示、給人傳遞的自信程度等等。比賽的時候,選手還需要在身上打油彩,讓皮膚的顏色更深一些,在舞臺燈光下,肌肉線條才會更明顯。臉部也還需配合化一些妝。健美比賽是以一種比較極致的方式把日常健身的訓練成果展現出來。
2015,北京賽。
盡管高個組就我們兩個人,我只拿了第二名,但是我還是挺開心的。
那場比賽對我的影響很大,我上臺展示完,有很多觀眾來跟我合影,對我說你練得真好。好多裁判前輩也過來跟我說,條件不錯,很有潛力,是匹黑馬。
那是我第一次發現,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不是我的專業領域獲取更多人的認可,這是我之前都沒想過的。
那時候我還在讀研究生,科研能力一般,成績也很普通,在健身這個領域卻出類拔萃,這真的是一個很奇妙的經歷。所以我很喜歡比賽,覺得很有激情。
年底,我去參加大學生賽,對手跟北京市的比賽就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了。好多參賽選手甚至都不知道上臺需要打油彩,所以大學生健美比賽,我輕輕松松就拿了冠軍。
2015,大學生賽。
2015年年底,面臨碩士畢業,我也和大家一樣去找工作。在專業能力上,我沒有自信,所以投的崗位都是不太限制專業的,投了很多與市場、產品、營銷相關的崗位,結果沒有一個offer,這讓我特別受挫。
我很難過,開始思考,真的一定要從事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嗎?相比起來,我心里其實更傾向于當健身教練。過了幾天,我接到了此前面試的一家500強公司的HR電話,她說,我面試通過了,邀請我去參加他們的暑期實習,還問我什么時候可以去簽合同。我當時在實驗室門外,很激動,說我不準備去了。
她問我,你準備去干嘛?我支支吾吾地說,我可能要從事健身行業。HR停頓了一下,問我真的不再考慮一下嗎?我說真的不考慮了。
這個offer讓我覺得自己突然有了選擇權,有了這個offer之后,反而堅定了我要去從事健身行業的決心。
我在家說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我爸很生氣,說我執意這樣做的話就干脆斷絕父女關系。后來我給他寫了一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郵件,說從小到大,我都一直聽你們的話,現在我終于有了自己的想法,我還年輕,也不怕失敗,只想去試一試。我把這封郵件發給他之后,他從比較反對,表面上變得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那年春節,我拍了一張照片,我站在高架下面,配文:“2016路在腳下”,我爸評論了一句,“腳下是小路,頭上是大路”,暗示我選的行業不好。
但我男朋友非常支持我,他就說如果你永遠聽從別人的安排,你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2015,我和男朋友合照。
畢業之后,在男朋友的支持下,我參加了第一個全國健身錦標賽,拿了我們組的級別冠軍。這場比賽讓很多高水平的裁判認識了我,他們給了我很多肯定,說我未來不可限量。
同年,我參加了第二場全國賽,是由中國健美協會舉辦的。我不僅拿了級別冠軍,還拿了全場冠軍。一般比基尼的比賽分級別冠軍和全場冠軍,全場冠軍就是每一個級別的冠軍再去比,最終選出的冠軍。
之后,中國健美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就問我有沒有意愿參加國家健美隊,那個時候我還是很想去見識一下的,就同意了。
之前,我都是獨自訓練,參加國家隊之后,我開始跟著專業老師學習訓練相關的系統知識。那一年的11月份,我們到波蘭參加世界健身錦標賽,當時我的個人成績是級別第四名,這也是當時國家隊參加世界健身錦標賽女子比基尼項目的最好成績。
2016,我(左二)在世錦賽上。
2016,我在世錦賽上。
2017年,一整年我都在比賽的路上,只要參加全國賽,我一定是冠軍。
在訓練細節上我進行了更多深入的思考,開始真的進入了狀態。
那時候我問自己,為什么我作為一個專業失敗的人,去參加健美比賽就能拿到這么好的成績?
我覺得這跟我和愛人都是工科生有非常大的關系。比賽除了展現肌肉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造型展示。我們會看國外優秀運動員的視頻,然后不斷地暫停回放,甚至我愛人為了研究別人比賽的節奏,他把動靜畫了橫線點,跟我分析整個節奏是怎么把控的,我們就是這樣一點點研究出來的。
2017,年底全國賽總冠軍。
全國賽和世錦賽不需要選手有“職業卡”。遵循我那時對自己未來的規劃,2016年和2017年我去香港參加了國際健美聯合會(IFBB)舉辦的洲際比賽,通過這兩次比賽級別冠軍的成績,我申請到了IFBB聯盟頒發的了“職業卡”,可以去參加一些要求有“職業卡“的比賽了。這時我請了一個教練,他會指導我備賽,飲食和訓練,比以前更加嚴格。
2017,香港。
以前參加全國賽,我都是獨自備賽,保持體脂低一些就可以了。但是到職業賽,我的教練明確地規定,我每天需要吃多少熱量,甚至精確到個位數。那時候吃雞腿肉丁,為了去除不應該吃的部分,我就得處理十幾二十分鐘。朋友送了我一些螃蟹,我得把螃蟹腿里的肉都擠出來,稱出我能吃的克數。
在開始比賽的時候,我就在嘗試自己開班當健身教練,通過上課賺錢,去支撐自己打比賽。
那個時期,由于我經常發布比賽內容,網上有很多人就關注了我,再加上我的學歷背景,他們對我有了一些信任,愿意付費跟我學。
一開始我很不自信,我愛人就幫我一起梳理課程內容,在他的幫助下,我從一開始只招兩個人的小班,到后來招六個人,再到后來招十二個人。我自信心越來越強,后來干脆在小區開了一個固定的工作室來授課。
2018,我在自己的工作室。
后期嚴格的備賽經歷,讓我漸漸有了飲食障礙,對比賽這件事情產生了一些質疑。2018年的備賽期,由于飲食攝入非常嚴苛,加上高強度的訓練,我常常覺得渾身提不起勁,沒有能量,意識也很薄弱,沒有辦法進行有效地思考,我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許多比賽的人在備賽的時候都很克制,備完賽之后會加倍地補償自己,這也是比賽對人的負面影響。
我問自己,到底什么事情對我來說才更有意義?更有幸福感和價值感?那時,
我覺得比賽這個事情已經不在我的選項里了,因此決定放棄比賽,專心做健身教練,專心向大眾傳遞科學的健身理念。
我愛人說,不能再在小區居民樓里授課了,我們必須去找一個正規的場地,他計劃搬到東三環,租金是之前的3倍多。一開始我是反對的,我是一個特別保守的人,不愿意迎接挑戰,我們討論了大概一周,最終,我妥協了。
我認識我愛人的時候,他是一個學渣,后來他成為了一個學霸。他考上研究生之后,發現自己在科研方面有了興趣,就繼續考了博士。這幾年,他覺得跟我創業很有前景,就沒有好好鉆研學業。后來他意識到,自己需要完成博士學業,就從我們的創業中抽身了。
當時我接受不了,我覺得自己根本就不可能獨自經營工作室,感覺壓力特別大,每天都特別焦慮。
這個時候我才發現創業很難。對于我們這種小微企業,貸款特別難,貸款之后還要去裝修、買器械……而且我們整個店需要拆裝鋼架,需要審批等等,籌備期花了很多時間。
那段時間,我特別喜歡聽書。有一天我聽到了《生活的哲學》,蘇格拉底被判了死刑之后,所有親戚朋友都到場,然后他風輕云淡地跟所有人告別,之后喝下毒汁就死了。這么偉大的哲學家,他的死就這么簡單。我突然就頓悟了,突然覺得沒什么可怕的。之前我特別害怕失敗,現在我覺得自己應該大膽地去嘗試,勇敢地去迎接挑戰,哪怕失敗了也沒有關系。
2019年6月,我們搬到新店,7月17日舉辦了一個開業小活動。那天結束之后,我和我愛人一起回家,路上他特別感慨,他說感覺我在朝著成為更好的自己變化,他突然就覺得自己跟不上我的步伐了。
我忽然覺得,他的放手對我來說是最好的禮物。
2023,我在自己的工作室。
之前上學的時候,我一直受到父母的影響,當我自己抉擇加入健身行業,直至開了第一家工作室,我其實都是受我愛人的影響,他一直在影響我該怎么做。
直到他真正放手了,我才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我參加健美比賽,去展示自己,我母親是很自豪的,偶爾還在朋友圈發我比賽的照片。2019年之后,我線上的課程銷量不錯,在疫情期間線下的經營也還堅挺,我爸才慢慢地認可了我的事業。
后來,他看到我發的一些講健身邏輯的視頻,他也會說,你這個邏輯講得非常清楚,很像我。有時也會給我打電話,問問我經營的情況,給我一些根據他過往經歷得出來的建議,我也會吸取他的經驗。我媽則會幫我做一些財務的工作,他們現在都還挺支持我的。
現在我只想把工作做得更好,讓更多的人愿意去學習健身,學得更輕松,又能夠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