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不同于此前汽車行業隱喻式的斗圖互懟,長城、比亞迪兩大知名汽車品牌突如其來的正面硬剛火上了熱搜。5月25日,是比亞迪既定的舉辦宋Pro DM
不同于此前汽車行業隱喻式的“斗圖”互懟,長城、比亞迪兩大知名汽車品牌突如其來的正面硬剛火上了熱搜。
5月25日,是比亞迪既定的舉辦宋Pro DM-i冠軍版車型上市發布會的日子,長城汽車卻在當天上午10:40,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放出了一條重磅消息。
長城汽車在所發布的聲明中,直指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已于4月11日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
這條聲明在公眾號上的閱讀量迅速突破十萬加,而長城汽車此前所發布的圖文內容,閱讀量多在2萬左右。
對此,比亞迪于中午12:25在官方微博回應稱,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長城汽車送檢車輛不符合要求,認為其檢測報告無效。歡迎有關部門隨時調查、取證和檢測。
與此同時,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在朋友圈以及微博上均轉發了比亞迪的官方聲明并配文表態: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比亞迪相關工作人員也相繼在社交平臺以同樣的內容轉發上述聲明。長城方面,則表示正密切關注該案的立案及處理進展。
達沒達標?
長城汽車的舉報中提到,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
常壓油箱是什么?混動車型使用常壓油箱究竟有何不妥?
有產品專家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由于汽油的易揮發性,所以常壓油箱并非完全封閉,以便平衡汽油箱內壓力。而在油箱與外界相通的管路中,有一個碳罐裝置,其作用是吸附汽油蒸汽,并助力充分燃燒,有效控制油箱壓力的同時減少燃油浪費。
而對于混動汽車而言,由于經常通過電機驅動,燃油會在油箱內存放相對更長時間。汽油在持續揮發,碳罐的活性炭吸附量是有限的。一旦超過碳罐吸附量的極限,汽油蒸汽就只有通過碳罐的通氣孔排到車外的空氣里,客觀來講確實會對空氣造成污染。隨著油氣溢出,大量未經過燃燒處理的油氣就會隨著排氣管排出,這就是長城聲明中提到的排放不合規的由來。
但在正常使用過程中,混動車型的油、電平衡狀態、燃油在油箱內存放時間的臨界點,以及對周圍空氣造成的影響程度等,都并不是一個能夠簡單量化的標準。
因此關于長城汽車所舉報的比亞迪相關車型是否真的不合規,需要相關主管部門的查證檢驗。
行業內對此爭論紛紛,并無定論。不過一個共同的觀點是,高壓油箱是混動車型的更優選,只是高壓油箱系統也對周圍的管路提出了更高的耐壓要求,因此成本更高。
對于長城的公開舉報,比亞迪在聲明中并未對常壓油箱做出正面回應,而是指出長城送檢車輛不符合要求。
“經了解,長城所說的情況,測試車輛由長城購買、保管并安排送檢,中汽中心(天津)按長城的要求進行了相關項目的檢測。測試車輛嚴格來說,不符合國標要求的送檢狀態,即應由第三方抽樣、保管及送檢,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測試,而長城送檢的車輛在檢測時,里程僅為450-670公里。鑒于以上,我們認為其檢測報告無效,長城不能以此作為依據。”
比亞迪在聲明中強調,比亞迪作為全球第一家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的企業,在插混技術上有二十多年的積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簡單。
有媒體報道,比亞迪曾在2021年3月30日申請名為“油氣管理系統及具有其的車輛”的專利項目,目前為“審中”狀態。根據比亞迪公布的專利來看,比亞迪研制出了一種供液裝置以及儲液袋加入到汽油系統中,當油箱內的壓強達到閾值之后,供液裝置將會將冷卻介質流向儲物袋,從而冷卻燃油蒸汽,使其液化后掉落回燃油箱,從而避免由于燃油蒸汽造成的壓力升高,這種情況下確實無需再用高壓油箱。
但這一專利技術是否已應用到車輛中,目前比亞迪并無信息透露。
事實上,相對于長城汽車所舉報的內容,大多數人更關心的是,雖然偶有摩擦但整體上一向互稱友軍的中國汽車品牌,為何突然會以這樣公開的方式在公眾面前“互撕”?
積怨已久?
長城對比亞迪的舉報并非無跡可尋。
在5月15日哈弗品牌新能源之夜暨哈弗梟龍系列上市發布會現場,哈弗品牌相關負責人就含沙射影地指控某些車企“贏了銷量,輸了底線”“將控制輿論當做第一生產力”以及“在行駛中自燃、A柱變形卻鴉雀無聲”等。讓現場不少媒體猜測所指企業就是比亞迪。
而當天上市被長城當做重磅戰略產品的哈弗梟龍系列,無論從定價還是產品力方面來看,業界普遍認為其所面對的直接競品正是宋PLUS DM-i。
根據產銷快報,今年1-4月,比亞迪銷量76.24萬輛,同比增長91.83%。長城汽車前4月累計銷量31.31萬輛,同比下降7.18%。
長城汽車在今年3月發布了全新Hi4智能電混系統,對于混動車型同樣寄予厚望。
“對于長城汽車來說,(哈弗梟龍系列)是決勝市場的風向標。”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在發布會現場表示。
因此,在宋Pro DM-i冠軍版上市當天發布舉報聲明,長城此舉被比亞迪歸于不正當競爭,許多網友紛紛指責長城汽車“格局小了”“不太地道,也許能贏了舉報,但輸了人心”。
但也有很多網友力挺長城汽車,認為企業互相監督對消費者而言是好事,沒有道理在事實不清的前提下攻擊舉報者,“大家不支持這種舉報嗎?整頓不合規,難道受益的不是消費者?”
在此之前,由于飽受網絡水軍影響,長城汽車在今年3月曾宣布推出1000萬元懸賞計劃,開展專項凈網行動,以打擊網絡水軍。當時此舉同樣收到了質疑和支持的聲音。
彼時,長城汽車副總裁傅小康表示,過去一年時間中,長城汽車成立了打擊“網絡水軍”的專項小組,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新進展,花費近一年時間搜集到了大量相關資料,一部分正在核實,一部分已進入司法階段。更多證據也會在后續持續分階段對外公布。“本應該是報團取暖的階段,卻有人打著冠冕堂皇的旗號,侵蝕著來之不易的沃土。”傅小康如是說。
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品牌之間已經多次出現摩擦。
吉利在2月發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銀河”,隨后收到長安深藍發布海報“仰望銀河,那是一抹深藍”,內涵銀河抄襲。
2月27日,長安汽車的常年法律顧問律師事務所向吉利汽車有限公司、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律師函稱,吉利銀河“銀河之光”原型車存在大量與長安汽車概念車、量產車型雷同之處,涉嫌侵犯長安汽車知識產權。對此,吉利回應稱“銀河之光”系原創設計,完全不存在抄襲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指責毫無根據。
此事除了引起一波輕松的“斗圖”之外,在幾個月后迎來反轉:5月9日,長安汽車與吉利控股同時發布消息,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為了業內“化干戈為玉帛”的一段佳話。
有此先例在前,長城與比亞迪的這一輪拉扯之后,又能否迎來一個皆大歡喜的反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