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冠疫情走勢近來引發廣泛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預測,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或將在6月底到來。2023年5月22日,鐘南山在大灣區科學論壇生
新冠疫情走勢近來引發廣泛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預測,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或將在6月底到來。
2023年5月22日,鐘南山在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發布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趨勢預測。他表示,第二波疫情主要是奧密克戎XBB系列毒株引發傳播,將于4月中旬起峰,4月底、5月初有一個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到6月底將發生第二波疫情高峰。
此前在5月15日,鐘南山在另一個公開場合曾介紹,無論有癥狀還是沒有癥狀,如果體內新冠病毒對應的抗體增高,就說明人體曾被感染過。從這個角度看,根據測定,全國大概有85%的人感染過新冠病毒,約有11億至12億人。他表示,根據相關實驗室研究和新加坡等地的真實世界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后產生的抗體能在4-6個月的時間內起到保護人體的作用;但如果面對變異株XBB,其保護力可能會減弱,“從去年12月算起,實際看現在已經是到了這個時間了。”
鐘南山5月22日透露,基于各個突變株的RO值報道,新冠病毒隨著時間推移,傳播能力也不斷增強。他表示,一個奧密克戎感染者可傳染30多人,“我們的(疫情)防控戰略已經從過去的預防感染調整為現在的預防重癥,因為感染是很難預防的。”
他在論壇上表示,奧密克戎感染致死的原因并不是單純的重癥肺炎死亡,“現在的死亡常常是新冠病毒引起基礎病加重,心臟病、神經系統病、腎臟病等,這些病加重了死亡。”所以,對所有有基礎的病人,要預防感染而不是預防重癥,“我屢次呼吁要加快一些廣覆蓋的疫苗接種,預防為主是最重要的。面對可能來到的XBB感染小波峰,關鍵是對弱勢群體進行預防感染。”
5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咨詢小組對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強針更新作出建議,提出新的疫苗應主要針對目前占主導地位的變異株XBB。據鐘南山介紹,研發針對XBB變異株有更好保護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目前有兩種能覆蓋XBB變異株的疫苗已經初步被批準,很快能面世,還有三四種很快也能被批準。
鐘南山還表示,在國外發展mRMA疫苗的時候,國內發展了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等等。中國發展了很多疫苗,將來再出現新的公共衛生事件,已經有很好的的儲備去改造抗原,“不管是用mRNA、納米科技還是其它不同載體,我們都有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制出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