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19號公布的一份文件顯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利用一項備受爭議的涉外情報監視法律,在調查反種族歧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19號公布的一份文件顯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利用一項備受爭議的涉外情報監視法律,在調查反種族歧視抗議示威等國內事件時,大肆濫用一個包含美國公民私人通信信息的監控數據庫。
超過27萬次“隨意使用”
據美聯社報道,負責監督美國政府情報機構的涉外情報調查法院去年發出一項秘密法令,詳細指出聯邦調查局違規濫用公民私人通信數據的問題。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19日公布上述法令文件的解密版本。
根據公布的文件,美國聯邦調查局人員在過去數年間頻繁“隨意使用”一個包含美國公民私人電子郵件、短信和其他通信信息的監控數據庫。這一數據庫由美國國家安全局依據《涉外情報監視法》702條款設立。
按照規定,聯邦調查局人員只有在調查涉外情報相關案件時才有權使用這一數據庫。但涉外情報調查法院發現,短短數年間,聯邦調查局人員動用這一數據庫的次數超過27.8萬次,其中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合理理由”。
文件指出,聯邦調查局人員曾在數據庫中搜索一名2021年“國會山騷亂”參與者的信息,但法院調查認定聯邦調查局人員獲取這些信息并不是出于任何“分析、調查或求證目的”。此外,一名聯邦調查局人員曾13次查詢多名疑似騷亂參與者的信息,但司法部后來認定這些查詢“不大可能”找出涉外情報信息或犯罪證據。
報告還提到,聯邦調查局人員運用該數據庫檢索了133名示威者的個人資料,他們都是在參與反種族歧視示威期間被捕。另一次大規模檢索中,FBI更鎖定一場國會議員競選活動,大肆檢索1.9萬名政治捐獻者的個人資料,司法部后續調查指出,FBI數以千計的檢索關鍵詞中,只有8個“可能與外國政府活動相關”。
依照法案規定,美國國家安全局可以藉監控美國境外的外籍人士,從外國目標身上收集信息,但當被監視者與美國公民通訊時,美國公民的信息也會被截獲并存入數據庫。報告指出從2016年到2020年間,FBI幾乎定期在該數據庫檢索出現在警方重大案件報告中的對象,除疑兇外還包括受害人和證人,甚至他們的近親。
監控法律爭議更甚
上述文件的發布,正值美國國會爭論是否再次延長《涉外情報監視法》702條款。這一條款2008年由國會通過,授權美國國安局在無需獲得授權的情況下,監控美國境外目標的電郵和短信等通信。這一備受爭議的條款2018年初到期后獲延長6年。
美國國內圍繞702條款的爭議一直存在,主要因為,雖然它不允許直接監控美國公民,但卻允許收集與外國人通信的美國人相關信息,無論他們是否在美國國內。
長期批評702條款的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羅恩·懷登說,此次披露的聯邦調查局濫用情況“令人震驚”,必須從法律層面做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