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月底以來,多位四川成都市民在當地問政平臺等地反映情況稱,自己所在小區附近的綠地以及當地花費重金打造的環城綠道拆除了綠化植物,種上
3月底以來,多位四川成都市民在當地問政平臺等地反映情況稱,自己所在小區附近的綠地以及當地花費重金打造的“環城綠道”拆除了綠化植物,種上了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修好的綠地景觀花費了不少錢,用都沒用幾天就拆了,完全是浪費公帑。”
記者從多個部門獲悉,相關市民反映的“拆綠還耕”現象確實存在,但均屬于按照政策要求推動復耕,不存在違規之處。
今年3月28日,負責成都“網紅點位”成都繞城綠道建設的成都天府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新聞稿披露,成都興城集團紀委書記孫澤暉、副總經理張航一行調研了成都環城生態區十萬畝糧油產業帶建設工作,召開耕地保護田長調度會,會上強調要切實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共同守好成都平原這片“產糧寶地”。孫澤暉還提出,綠道團隊推動環城生態區逐步轉變為城市產糧區“成績有目共睹”“堅決完成10.1萬畝耕地復墾復耕任務”。
2022年4月,成都環城生態區范圍內的基本農田保護界樁。
4月19日,記者在成都環城綠道周邊的走訪也發現,當地已經將曾經打造的許多綠化景觀拆除,恢復為農業種植區域,種植了包括玉米、小麥等在內的農作物。
記者查閱成都天府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官網“項目展示”欄目了解到,成都環城生態公園項目位于中心城區繞城高速兩側各500米范圍及周邊7大楔形地塊,跨經12個區,涉及生態用地133平方公里,是天府綠道體系“三環”中的重要一環。按照總體規劃,環城生態公園項目將建成“5421”體系,即打造500公里綠道、4級配套服務體系、2萬畝水體及10萬畝糧油產業帶。
針對部分市民對于已經建成的環城生態區拆除綠化、改種農作物是否涉及資源浪費等問題,成都當地相關知情人士表示,成都環城生態區建設中部分地塊為基本農田保護區,其使用嚴格限制在了糧食生產的范疇,“不僅不能作為綠化景觀用地,連非糧化都是被嚴格禁止的,最近這一年整個環城生態區都在推動恢復種植。”該人士表示,已經建成的自行車道、步行道路等屬于道路的范疇,在相關整改中并不會拆除,“10萬畝”的概念范疇是綠道之外的環形區域和耕地,屬于綠道建設工作目標之中的“10萬畝糧油產業帶”,“有些要達到農業景觀要求,有些則是純生態用地。”
該知情人士進一步稱,涉及整改項目的土地并不涉及土地性質改變的問題,“從一開始都是耕地,復耕復墾里面的復字就是恢復的意思,并不涉及土地性質的改變。”
除了繞城綠道,成都城區內多地也在推動“復耕復產”工作。成都市雙流區黃水鎮居民向奇聞事件記者反映,雙流區黃水鎮羅家堰路北側空地原本規劃的是公園和商業綜合體,但近期被用于農業種植,“還以為種植的是草坪,結果是苞谷”,周邊購房業主質疑開發商虛假宣傳,欺騙購房者。對于相關投訴,雙流區黃水鎮政府直接回復稱,該地塊屬于“按照要求對耕地進行復耕種植。”
四川省國土資源系統的相關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堅守耕地底線是當前自然資源系統內一項重大工作,目前各地對于已經建成的公共設施進行“糾偏”拆除,是保護耕地工作的具體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