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天速刷十幾個景點,晚上只睡幾小時,日行8萬步!大學生特種兵式旅游最近席卷了整個互聯網。有大學生總結出圈三大原因:疫情放開、春天美景
一天速刷十幾個景點,晚上只睡幾小時,日行8萬步!大學生“特種兵式旅游”最近席卷了整個互聯網。有大學生總結出圈三大原因:疫情放開、春天美景、網絡宣推。
日行數萬步,花最少的時間和費用,游覽最多的景點。日前,這種“特種兵式旅游”火了。
這些“特種兵”多為大學生群體,一般周五晚上或雙休日清晨出發,打卡各大景點后,在周一早上趕回教室上課。
“特種兵式旅游”思路何來?一路下來有何收獲?有何遺憾?中國之聲記者采訪了來自洛陽師范學院的幾位大學生,她們剛剛花三天時間完成了“三天打卡北京、天津”的“特種兵式旅行”,聽聽“特種兵”們怎么說。
“特種兵式旅游”,累不累?
大學生小頁、寶丁:很神奇,雖然夜間出行,但下了火車在游玩的過程中也不困。但即便如此,當你泄勁的那一刻,可能剛回到學校,就會覺得特別的累。所以,我們回到學校的那天,從下午4點睡到了第二天早上9點。
“累并快樂”是一種什么樣的快樂?
大學生小頁、寶丁:從未有過這種奇妙的體驗。在學校里,只看到過書本上的或是“刷視頻”看到全國各地的特色景色。但是真正深入北京、天津的時候,我們發現,其實跟書本上看到的并不一樣。一想到北京,我們覺得肯定是高樓大廈,但看完升旗,我們騎著車到酒店,一路下來全都是四合院,胡同也非常小,這跟印象反差比較大。
天津是我沒有接觸過的城市,到天津后,發現當地人非常熱情。我們當時要打車去五大道景區,司機作為一個天津人,非常自豪、非常愿意給我們介紹景點,最溫暖的就是能得到陌生人給予的幫助。
怎么看待網絡上的質疑?
有人說“特種兵式旅游”,“跟出差有啥區別”“完全就是走馬觀花”“是為了博流量”,如何看待這些質疑?
大學生小頁、寶丁:這種評論我沒有覺得反感,每個人看法不一樣。有人喜歡慢節奏的旅行,但我們現在這個年齡,20多歲,可能更想“青春沖動” ,想和朋友一起去看風景,打卡合照。
因為20歲和30歲、40歲看到的風景是不一樣的。20多歲,更想在這種集體氛圍下去感受這個世界。可能30歲、40歲,大家更想自己認真地、靜靜地感受風景。
旅行帶來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大學生小頁、寶丁:兩天的時間去那么多地方、做那么多事情,這段經歷給我們帶來最多的大概是處事的一種從容感。
剛開始我們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會特別認真地比較,像購票或者是乘車,我們認真地核對時間、目的地。后來慢慢的,我們靠“身體機能”就能正確坐上車。回到學校,想到這些經歷也會覺得自己很厲害,做各種事情就會更加的從容和淡定。
專家:可針對年輕人旅行習慣開發打卡旅游景點
在這個春天,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了這場看似瘋狂的行動——“特種兵式旅游”。他們利用周末時間,坐夜班火車硬座,到旅行目的地瘋狂暴走,精準計算時間,節省費用,拍照打卡。
有人認為,“特種兵式旅游”很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應關注這種充滿個性化的旅游樣態和不斷細分的旅游需求。
北京市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新業態研究中心主任吳麗云:首先,類似這種“特種兵式的旅行”,其實是給快節奏的“窮游”換了一個馬甲,并不需要過度解讀。
其次,它只是一個特定階段特定人群的消費行為。因為在這個階段,無論是收入還是時間是受限定的,所以才會有這種相對快節奏的“窮游”。
圍繞著年輕人喜歡打卡、喜歡分享、喜歡拍美美的照片這樣的心理訴求,旅游目的地包括企業,可以有意識地開發一些值得打卡的旅游點,這是從行業角度可以去關注的方向。